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最受外媒关注的九三阅兵六类兵器

请关注我们的备用号,以防失联!

作者:瑞翔

编辑:小布

九三阅兵,不仅是国内军迷的狂欢,也是外媒关注中国军事发展的绝佳窗口,那么哪些装备最受外媒的关注?综合美国科学家联盟,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路透社,兰德,战区等多家外媒报道和智库文章。我们做了如下整理。

TOP6:100坦克/100支援战车

上榜理由:外媒认为陆地力量虽然并非九三阅兵中最核心的威慑(相对导弹等战略武器),但它代表了中国保持常规作战与地面防御/进攻能力的稳定性与现代化。其中路透社评价称100坦克 100支援战车凭借升级组合(无人炮塔 侦察无人机 全向周视光电探测系统 主动防护系统 混合动力)体现了复合战能力。

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

■ZTZ100

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

■ZTZ100

外媒猜测ZTZ100搭载车组3人,重约40吨,采用混合动力最高可达1500马力,炮塔后部没有舱口,这可能意味着它采用了新的自动装弹机设计,或者弹药通过顶部的舱口装入。主动防护系统疑似为4根发射管、传感器覆盖360°的GL-6。外媒认为ZTZ100与M1A2sep及T14相比不算主战坦克,但ZTZ100的炮塔上装有雷达,可以 360度扫描。因此,该坦克更像是一个信息中心,提供敌方信息,并请求炮火支援以及火箭弹和J16的支援。从这个角度来看,105毫米火炮更像是一种自卫武器,你不会指望它能穿透最新的主战坦克,但它在对抗T72/90时确实很有帮助。与2001年服役的99式主战坦克相比,新坦克体积更小、重量更轻。100式坦克采用柴电混合动力系统驱动,机动性、全地形机动性更强,噪音更低。“(它们)能够在特定环境下悄无声息地接近敌人。”尽管主炮口径较小,该坦克的无人炮塔配备了先进的火控系统和多种弹药,仍能提供强大的火力,并且可以在车内安全操作。坦克的防护设计进行了更具实质性的改进,采用了被动和主动相结合的防护。它的炮塔采用不规则的多面设计,这使得来袭炮弹更难以造成致命一击。它的雷达、红外和激光预警系统可以立即探测到来袭的威胁,并采用火箭、干扰弹或激光束来对抗威胁。

但最大的变化是信息化程度高,态势感知和网络化火力协调能力更强。这体现在坦克的多面相控阵雷达、大孔径电光和红外设备以及摄像头上,这些传感器与乘员佩戴的增强现实头盔相连,显示实时车辆运行数据和外部环境图像,“360度成像……让我们坐在里面就能观察周围的环境。”机组人员还佩戴了平板智能手表,可以实现即时通讯和信息共享。

■100型装甲兵头盔

在此之前,2024年期间,中国论坛上流传的只有几张该车(当时专业圈子里称之为ZTZ-201)的模糊照片。据报道,该坦克的研发早在2012年就已启动,由北方车辆研究所(第201研究所)监督,其生产则委托给内蒙古第617机械厂。此外,一些公开信号也间接证实了这一隐秘轨迹的存在。2016年,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国工匠》曾短暂提及该项目,即一种减少乘员的“第四代装甲车”。2022年,中央电视台的《追光》节目再次暗示解放军装甲部队即将迎来新的能力飞跃。尽管从未明确提到ZTZ100坦克,但这些蛛丝马迹都与今天披露的该坦克的已知特性相吻合。

100型支援车则配备1门40毫米火炮,也搭载类似的探测传感器、被动和主动防护装置以及信息系统,还拥有对抗无人机的防空能力。车辆顶部安装了附加雷达,以增强对敌方无人机等空中威胁的探测能力。该车还携带1架小型多旋翼侦察无人机,为其所处的整个战斗群提供空中视野。100型支援车上还增加了无人机操作员,可以操作无人侦察地面车辆和无人机。车尾的3x2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导弹或巡飞弹。由于这些特点,100型支援车被描述为“陆上微型宙斯盾驱逐舰”,而这一称号更进一步暗示了该型车辆并非孤立运行,而是与其他无人和载人平台相连,构成更大的作战网络。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下一代装甲突击车将成为解放军陆军未来战场的“核心力量”。报告称:“(它们)可以执行远程快速部署、夺取和控制作战目标、实施纵深战术攻击、城市攻防作战以及联合火力协调等任务。《解放军日报》报道称,通过结合载人和无人系统,并整合武器平台、信息网络、侦察和态势感知,百式坦克及其作战支援车辆将“彻底改变未来陆战”。基于此,外媒对100型坦克和支援车产生强烈兴趣也就不奇怪了。

TOP5:激光武器/微波武器

上榜理由:外媒认为激光武器代表了中国在“反无人机 /反小型空中威胁 /未来高科技战斗”方向上的投入与进步。同时外媒普遍认为还有不少关键技术挑战和未知量,比如ABC新闻提到高能激光武器要维持很高的输出功率,需要强大的电力支持和散热系统。尤其在移动平台(车载、舰载)上,要解决稳定供电与散热的问题,这些都是技术门槛。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的评价相对中肯,它认为中国在能量武器领域不再只是跟随,而开始公开展示与试验,甚至可能接近实战化。

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

■阅兵式上的LY-1

中国在大规模阅兵式上首次正式展示了其新型武器,其中包括一款超大型定向能激光武器,即LY-1。这款激光武器此前一直被描述为主要用于舰载自卫,但在今天看来其也可用于陆地战场。

尽管LY-1转塔式激光器正式亮相,但其额定功率等诸多信息仍不得而知。它的光束导向器只有一个非常大的圆形孔径,此外还有多个较小的圆形孔径,其中一些可能与用于目标捕获和跟踪的电光和/或红外摄像机相连。转塔右侧(从正面看为左侧)的盒状结构可能容纳1个额外的传感器,例如雷达或无源射频传感器,或系统的其他组件。

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

■阅兵式上的LY-1正面

一位独立专家的话称:“LY-1拥有充足的动力单元空间,这意味着它可以拥有更高的功率,使其不仅能够拦截来自无人设备的攻击,还能拦截反舰导弹,而且每次拦截的成本非常低。” “舰载激光武器可以有效摧毁敌方武器装备的光学传感器。”《商业内幕》也报道称 :“中国官方英文媒体CGTN的阅兵解说员称,LY-1能够‘精确摧毁和持续打击’。”

全球已知正在研发的激光定向能武器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的“眩目器” ,旨在致盲光学系统,包括来袭导弹上的光学导引头;另一类是能够对目标造成硬损伤的更高功率武器。高功率类型也可以设计成兼具低功率能力。LY-1的尺寸和配置,加上上述描述,使其稳居高功率类别,主要用于保护舰船免受无人机和导弹等空中威胁的攻击。

LY-1距离投入使用还有多久,以及将以何种形式投入使用,目前仍不得而知。去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071型两栖战舰上发现了与LY-1非常相似的激光定向能武器。早在2019年,中央电视台CCTV-7也播出过一种设计类似但更简化的激光定向能武器的图像,据说正在为中国海军研发。

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

■解放军军舰上的疑似激光武器

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

■CCTV7军事节目中的激光武器

舰载自卫是全球激光定向能发展的一个主要重点,包括在红海护航中接受过胡塞武装无人机群洗礼的美国海军。总的来说,LY-1的配置和大小与美国海军近年来不断部署的激光武器相似,尤其是集成光学眩目器的高能激光器(HELIOS)。去年在中国海军071型船坞登陆舰上展示的该系统还配备了可伸缩的防护罩,可在不使用时保护其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美国海军2012年在“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杜威”号上测试的激光武器系统也有类似的外壳。值得注意的是,在“圣安东尼奥”级两栖作战舰“波特兰”号上也测试了另一种激光器,该舰与071型大致类似。

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

■2012年,美国海军“杜威”号驱逐舰上安装的激光定向能武器系统

广义上讲,只要有足够的功率和冷却效率,激光武器就有望实现基本不受限制的“弹匣”深度。在美国,激光定向能武器的研发屡屡受挫,尤其是由于功率和冷却效率方面的难题。虽然美国海军在这方面取得了比其他军种更显著的进展,但海军高层仍然对研发速度感到沮丧。

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

■美国海军“普雷布尔”号驱逐舰试射HELIOS “太阳神”激光定向能武器

而与此同时,中国显然已投入巨资力争将各级激光武器和高功率微波定向能武器投入使用,这甚至包括干扰轨道卫星运行的高端地基激光器。此外,还有一些主要用于反无人机的小型陆基激光武器,其中一些也在阅兵式上亮相。中国已成功获得此类系统的外贸订单,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朗,据报道还有俄罗斯。

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

■沙特阿拉伯“寂静猎人”激光反无人机系统炮塔(左图)

下图是曾在航展亮相的中国“神农”系统中文规格的机器翻译,其中称其能够利用雷达探测到最远5公里外的无人机。据称,该系统的激光器功率在10至20千瓦之间,能够在近3公里范围内发动非破坏性致盲或“眩目”攻击,甚至能够摧毁1.5公里范围内的某些目标。说明书还显示,该激光器每次运行时间最长可达200秒,两次“射击”之间所需的充电时间“不到”5分钟。

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

■“神农“系统及说明书

面对这样的武器装备,已成落后之势的美国肯定要投入极大的关注。

TOP4:电子战 /信息战 /通讯系统

上榜理由:相对国内军迷热衷讨论各类主战兵器不同的是,国外专业媒体用内行看门道的角度,对阅兵中展示上述三类装备也给予了相当关注。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指出中国在这些“看不见”的或被低估的领域正在加速追赶。强大的通讯指挥与战场管理系统可大幅提高武器系统组合使用和反应速度,同时也为反无人机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段。

阅兵队伍中间有3个专门展示信息战装备的方队——网络空间战、电子对抗和信息支援。他们展示了指挥、控制和侦察装备以及传感和网络电子战工具。《南华早报》将展出的电子对抗系统描述为“能够切断敌方网络、打破数字链并提供空中和太空防御与对抗”。

在北京阅兵式前一周,13个西方国家针对“盐台风”(Salt Typhoon)网络攻击发布了前所未有的联合网络安全警告,并牵强地将这一网络黑客组织与中国联系在一起。这些盟友指责中国情报机构及其“代理人”对80个国家的电信、政府、交通和军事基础网络设施进行攻击和间谍活动,称黑客利用路由器和防火墙中的漏洞来获取访问权限,然后嵌入恶意软件和工具以实现持久性和数据泄露。入侵者还修改服务器配置,使其指向其控制的IP地址,创建特权用户账户、扫描端口、使用监控工具、更新路由表、通过删除日志和禁用日志记录来隐藏踪迹,并滥用对等连接进行数据泄露。《纽约时报》就悍然声称,这些“不受约束的”中国黑客可能窃取了几乎所有美国人的数据。

这份与9·3阅兵同期发布的“盐台风”报告对美国和北约具有重大的政策和技术影响,即核威慑和常规力量虽然仍是任何武装冲突的中心议题,但“盐台风”事件标志着网络能力和数字化军事硬件正在成为新型战争的标志性特征。

而恰逢阅兵期间中央电视台亦大力宣扬新技术在解放军未来战争战略和准备中发挥的作用:“阅兵式展示了无人智能系统、水下作战部队、网络电子部队和高超音速武器,凸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利用新兴技术、适应战争不断变化的特征以及在未来冲突中取得胜利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及“中国的信息化(将数据和信息系统引入军事行动)和智能化(融合增强现实和自主系统等新兴技术)双重战略正在成为现实。”

预计作为回应,西方将继续加大对先进攻防网络工具的投资,涵盖精确打击、网络破坏和情报收集等诸多领域。西方还将投资电子战能力,包括干扰、电子攻击机、卫星防护和频谱优势。

TOP3:无人海洋作战武器

上榜理由:无人海洋作战武器长期被外媒和外国军事专家视为未来战争的“新前沿”,在反介入、保护航道、对海上力量投射具有潜在成本低、部署隐蔽的优势。外媒/国外智库普遍认为中国HSU100,AJX002等多型无人潜航器和无人艇代表了其在“非对称 /新技术”上的投入正在加大。其中亚洲新闻台(CNA)认为这些系统如果能成熟部署,将使中国在近海和远海都有更强的监视与反制能力,尤其对美军及其盟友在一二岛链的行动构成额外压力。

海上无人作战方队中,有2艘新型超大型无人潜航器(XLUUV)。这种雪茄形潜艇长度与一辆18轮卡车相当。最前面是2艘HSU100型无人潜航器,直径约2~3米,此前从未公开亮相。后面是4艘AJX002型无人潜航器,其体型更纤细,外形更像鳗鱼。

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

■HSU100

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

■AJX002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问题高级研究员艾萨克·卡登表示:“他们显然对这个项目投入了大量资金,而且看起来他们在无人水下航行器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和工业能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建设阶段,其目标不仅是要震慑分裂势力的蠢动,还要拒止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潜在干涉。超大型潜航器(XLUUV)——这种十年前几乎不存在的武器——对解放军和美国来说都将至关重要。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国海事研究所创始人、现任布朗大学教授的莱尔·戈德斯坦表示:“我们谈论的即使不是海战革命,也是近似于海战革命的事物。”

2023年8月,乌克兰用1架海上无人艇撞上了俄罗斯海军112米长的“奥列涅戈尔斯克”号军用运输舰的船体,这艘无人艇携带的450公斤炸药对后者形成重创。不仅如此,乌克兰使用海上无人艇还取得了其他战绩,有力地颠覆了俄罗斯海军在黑海的绝对主导地位。在太平洋地区,中国正寻求在一个截然不同的海洋环境中投射力量。这种环境的特点是幅员辽阔和海水深邃,对于某些海军装备来说对隐身性能优先于航速。美国海军退役少将、保卫民主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马克·蒙哥马利表示,大型水下无人艇非常适合这样的海域。“这些无人机体型非常大。你可以在里面装很多燃料,”他补充道:“你可能会看到它进入海上基地,也可能不会,而且你真的不知道它在哪里。十个小时后,它可能就在任何地方。”

在两款新型超大型潜航器中,AJX002 型潜航器体型更为纤细,人们将其与俄罗斯的“波塞冬”系统相提并论。后者是一款无人驾驶、远程、核动力、可携带核弹头的鱼雷,于2015年首次亮相。虽然预计要到2027年才会投入使用,但这种武器已经引发了舆论的震惊,因为有报道称其能引发了300米高的放射性海啸,可以抹平沿海城市。不过,2周前首次报道AJX002型潜航器存在的萨顿在《海军新闻》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将其与“波塞冬”相提并论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没有明确迹象表明AJX002是核动力的”。

即使无法发射原子海啸,新型超大型潜航器的尺寸也使其能够执行各种可能威慑分裂分子的行动,比如可以侦察台湾的海底电缆,可以向船只发射鱼雷,等等。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在一份关于2024年中国封锁台湾机制的报告中称,在台湾港口周围进行秘密布雷行动对于孤立台湾的行动至关重要。CSIS 中国力量项目副主任、该报告作者之一布莱恩·哈特认为中国新型超大型潜航器正好可以发挥这一作用。

但哈特也指出,XLUUV真正区别于小型同类产品之处在于其执行远程任务的能力。它们最大的影响或许并非在于夺取一座岛屿,而是在于有助于改变太平洋的力量平衡。“长期以来,美国在水下作战中一直占据显著优势,”他说道,“但随着中国能力的提升,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就某些海军实力指标而言,例如航空母舰数量或核潜艇操作经验,中国至少在短期内没有希望与美国竞争。但这并没有阻止北京大力投资,以在一系列可能微妙地改变冲突态势的能力上取得优势。戈德斯坦表示,XLUUV项目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例子。“中国有发展非对称武器的传统,我认为这非常符合这种传统,”他说。台北智库科技动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吕亦塵对此表示赞同。“中国总是试图用你不擅长的东西来竞争,”吕亦塵说道。

美国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自身的超大型无人潜航器(XLUUV)能力。美国海军 2004 年的《无人潜航器总体规划》呼吁维持“一个平衡的无人潜航器技术项目”,其中包括重量超过9,000千克的大型潜艇无人潜航器,但该项目进展缓慢。海军于2019年订购了5套波音“虎鲸”(Orca)系统,但该系统也面临交付延迟。“我们在这方面一直不太稳定,”蒙哥马利坦承。

美国海军无人海事系统办公室项目经理马特·刘易斯上校今年早些时候在接受国防工业在线刊物《战区》采访时表示,美国的不足并非源于缺乏想象力。“构思很容易,但设计和制造出来却不一定那么容易,”他说。水下作战本就十分困难,水的密度制约着武器装备的航速,迫使通信电磁信号必须以非常长的波长和非常低的信息速率发送。在许多情况下,通信会完全中断。“水下战争有点像在太空中作战,因为你完全与外界隔绝,”驻澳大利亚的自由海军分析师亚历克斯·勒克说道。“你必须在设计中拥有强大的能力,这些能力需要自主行动,或者以一种非常奇特的方式进行控制。”

关于潜艇技术的最新情报大多仍属机密,但蒙哥马利密切关注XLUUV 的最新发展,他怀疑美国正落后于中国。“目前这些都是未知数,”他说。“然而,我的直觉是,他们的行动速度可能比美国更快……我听我们说过,要逐步建造数十艘XLUUV。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就能建造数百艘。”

TOP2:反介入/区域拒止武器

上榜理由:可能让很多军迷想不到的是,外媒居然把一堆高超声速导弹(鹰击,东风),长剑-1000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鹰击-18C隐身远程巡航导弹全部都归到一类——反介入/区域拒止武器。防务新闻(Defense News)表示YJ-21志在让美国航母编队远离台海,而DF-26D则被冠以了“关岛杀手”的称号。可以看出外媒为何对这些武器会进行上述归类,是因为将这些武器设定的目标就是在西太范围。外媒称在2015和2019年的阅兵中也有DF-26,DF-21D等导弹的展现,但这次高超声速武器和常规精确打击武器更加被强调,很期待这些武器在射程、机动性、制导能力上的实战表现。

YJ-17 是一种助推滑翔式高超音速导弹,它将弹道助推器与机动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结合在一起。这种配置使导弹能够在飞行过程中灵活地改变弹道,使其路径变得难以预测和拦截,并胜任对舰船和潜在的陆地目标进行远程、高速打击。YJ-17可能使用052D型、055型和未来水面舰艇上的垂直发射系统,也不排除用于09IIIB型和未来型号的核动力潜艇。

YJ-19是中国首款吸气式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于2025年胜利日阅兵式上首次亮相。该导弹由超燃冲压发动机驱动,能够以超过5马赫的速度持续高超音速飞行,甚至有可能超过10马赫,可以执行反舰和对陆打击任务。该导弹可从战略轰炸机、水面舰艇上发射,而其纤细的外形使得从中国常规动力和核动力潜艇的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也并非不可能。这种新型导弹预计将装备中国的6艘093型核动力攻击潜艇,以及其规模庞大的039型柴电攻击潜艇。

与更大的高超音速导弹相比,鹰击-19的射程预计较短,有效载荷较低,其射程可能限制在500千米左右。有迹象似乎暗示,该导弹是供潜艇而非水面舰艇使用的,其特点是采用了独特的白色涂装方案,与其他类型导弹使用的蓝色方案形成鲜明对比,而且没有可见的悬挂凸耳。

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

■YJ-19进气口设计让人联想到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美国X-51“乘波者”导弹。

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

■美国X-51“乘波者”导弹艺术渲染图

YJ-20则是一款大型高超音速反舰弹道导弹,采用双锥体气动设计,将传统弹道导弹的强大威力与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的机动性相结合。其多功能性使其既可执行反舰任务,在远距离打击大型水面舰艇,其末级能够对海军目标进行高超音速机动,又可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2022年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1艘055型驱逐舰从其垂直发射系统中发射了一枚与YJ-20极其相似的武器,一度被广泛误认为YJ-21。与YJ-17类似,通过垂直发射系统潜射该型导弹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能的。

所以,解放军上述大批新型导弹的集中亮相,对于一直试图染指西太平洋热点区域的西方国家来说一定是极具震撼力的事件。

TOP1:三位一体核套餐

上榜理由:毫无疑问,这次展示的大国重器核套餐——陆基DF-5C、DF-61、DF-31BJ,海基JL-3,空基JL-1最受外媒关注,因为套餐的这5个型号都是首次公开展示,其中惊雷-1高超声速核导弹更是首次展示了中国空基打击的核能力。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解读为中国在威慑架构中希望展现完整结构,目标不只是战区或本土周边,亦是对远端对手的战略威慑,包括美国本土。美国科学家联盟更是分析称DF-5C射程达到20000公里,而且因为公开展示了完整弹头显示出中国已具有很强的核自信。所以基于外媒和智库们的“肯定”,这次的阅兵三位一体核套餐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DF-5是中国唯一的井基导弹类型,也是迄今为止其武器库中最重的导弹,可以携带更高的有效载荷,包括更多的再入飞行器。DF-31是一种公路机动导弹,于21世纪初开始服役,目前是中国公路机动武器库的骨干力量。新型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DF-61首次亮相,外媒提出了它可能已经取代了DF-41的可能性。DF-31BJ 和DF-61很可能比其前代产品具有更快的设置和发射时间。新导弹也可能受益于新一代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技术,而俄罗斯此前是唯一被证实已将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集成到其洲际弹道导弹上的国家,尽管其数量有限。这种飞行器能够以超过27马赫的速度从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动袭击,打击范围也更远,这对敌方防空构成了非常重大的挑战。比如,2021年中期,解放军发射了一枚洲际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对此,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约翰·海顿称:“他们发射了一枚远程导弹,绕地球飞行了一周,然后发射了一枚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滑翔飞行器一路滑翔回中国,击中了中国境内的一个目标。”美国估计,至少部分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可能会集成此类滑翔飞行器。毫无疑问,新型导弹的研发使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以日益增强的先进性弥补其洲际弹道导弹库规模较小的缺陷。

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

■DF-5C

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

■DF-61

解放军首次展示了新型JL-3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这是中国海上战略威慑力量的核心。该导弹与其前身JL-2 非常相似,后者曾在2019年10月1日的中国上一次阅兵式上亮相,据报道,新型导弹将于2021年初投入使用。JL-3 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094A型弹道导弹潜艇后,将显著提升其作战潜力,使其能够从东北亚的任何地方打击欧洲和美国大陆的目标,因为其射程远超旧型JL-2。据推测,新型导弹还将能够携带更多弹头,并能携带配备更多再入飞行器的弹头。

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

■阅兵式上的巨浪-3

西方对巨浪的关注早已开始。2023年五角大楼在报告称,中国拥有:1)“6艘可作战的094 型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装备多达12枚JL2或JL-3导弹;2)“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096型预计将于2020年代末或2030年代初服役”,并且“可能计划部署配备多弹头分导式潜射弹道导弹的潜艇”,3)将与094型潜艇同时服役。预测中国可能建造6艘096型弹道导弹核潜艇,每艘配备14枚导弹,并指出中国消息人士称其将配备3至10枚弹头。全球安全组织报告称,一位消息人士称其将配备5至7枚3.5万吨级多弹头分导式导弹。在更早的2019年,西方报道了使用高超音速飞行器进行的巨浪-3 型导弹试验。

不难想见,这次盛大的阅兵一定会给关注解放军战略弹道导弹装备实力的西方国家形成巨大的冲击。

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

■美国对中国弹道导弹性能的估计

小编有话说

最后来分析分析歼-20S和红旗导弹以及无人机还有那些地面无人装备在外媒关注度上落选的原因吧。首先是歼-20S以及无人机,舰载预警机很多外媒通过不少网络图片和之前的公开报道已经知晓,比如歼-20S在去年珠海航展就已静态展示,舰载预警机也多次出现在阅兵彩排中,神秘性已大大削弱。至于红旗导弹因为不属于进攻性兵器,自然在老外眼中不是直接威胁,而被选择性忽略。而地面无人装备则目前尽管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俄乌冲突显示无人车的作用远不如无人机,况且不少阅兵中展示的地面无人装备也不是罕见装备,所以也无奈下了榜单。

请各位关注加入我们的知识星球——铲史官知识小铺。

福利1:所有公号付费文章都免费,包括过往的公号付费文章以及未来的公号付费文章。

福利2:阅读上百篇团队杂志精品文章,每年还会陆续更新至少50篇杂志精品文章。(目前还在陆续增加中)

福利3:我司跟踪到的最新外军报告也会提供,各位可直接下载报告进行学习。(一周至少3次跟踪,确保时效性)

福利4:会经常更新一些有趣有意思的军事历史图片和视频以及冷知识。

福利5:能够和装甲铲史官作者团队,编辑团队提问和互动,比如摸摸本文作者Walker大人(头有点秃,别太用力)。

另外加入的朋友建议下载知识星球APP,就可与星主们对话,还可及时收到我们发布的最新资料信息,还可以使用搜索功能。

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

延伸阅读:

商务合作请联系

成都战甲科技有限公司

冯老师:18611085496(微信同)

丛老师:13707821945(微信同)

装甲铲史官作者群像

美退役上校盘点九三阅兵武器

瑞 翔

通信工科野生军迷,关注前沿军情(尤其美军),也在故纸堆中勾勒战史真相。爱好研究大国之间的纵横捭阖,也乐于了解各国军队最新科技。但作一渔樵,浊酒壶中鼓角闻,笑谈任平生。

原创不易,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