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隐翅虫,毒液堪比硫酸!近期多地出现,遇到千万别拍!

发现了隐翅虫

连日来

“隐翅虫”屡屡登上热搜

隐翅虫进入活跃期

据海报新闻,近期,济南多个区域出现被称为“飞行的硫酸”的隐翅虫袭击,不少市民因徒手拍打、误触虫体而引发皮肤水疱、破溃等症状。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皮肤科消息,近期隐翅虫皮炎患者接诊量较以往增长一倍,提醒广大市民注意。

据新京报,多位北京市民近期反映,小区居民家里出现了一种黑褐色相间的虫子,他们上网查询,觉得是毒隐翅虫。

刘先生家住朝阳区东坝某小区,他说,最近好几位邻居在业主群反映,在家里看到了同一种虫子,有的是在厨房厨具里发现的。家住通州区土桥附近的郭先生也表示,小区零星能看到这种虫子,但数量不多。

发现了隐翅虫

社交平台上,全国多地网友反映在家里看到了这种虫子。

发现了隐翅虫

发现了隐翅虫

经常在水边活动的毒隐翅虫,为什么会出现在居民家里?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史宏亮介绍,很多甲虫都在夜晚活动,夜行性的毒隐翅虫有趋光性,会被居民家的灯光吸引,晚上它们飞到高空,看到有灯的地方就会依据其本能飞来,从而进入居民家中。

那么,隐翅虫到底是什么虫?

它们真的有这么恐怖吗?

不幸遇到时

怎样避免被它伤害?

让人“毁容”的隐翅虫

是什么虫?

隐翅虫是一类小甲虫,在昆虫分类上属于鞘翅目隐翅虫科。

隐翅虫科是所有生物里种类最多的科,全世界已知的隐翅虫有66000多种,别看它们种类这么多,对人有威胁的只有毒隐翅虫亚科的20多种,在中国常见的只有两三种,其中最常见、分布最广泛的是梭毒隐翅虫,除了西藏之外的其他地区都有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数量较多。

梭毒隐翅虫在外观上很好分辨,细细长长,红黑相间,头尾都是黑色。这种醒目的配色本身就是一种警戒色,向其他生物预警“我有毒,别惹我”。

遇到毒隐翅虫

千万不能乱拍!

毒隐翅虫威胁人类健康的原因,是它们体内含有一种强酸性的毒素——毒隐翅虫素。

毒隐翅虫素是一种接触性毒素,如果接触到皮肤,就会引起隐翅虫皮炎,令人产生瘙痒、刺痛和灼烧感,皮肤上会出现线性的红斑或者脓包,等消退以后还容易结痂和留疤。对于极少数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可能会引起更强烈的反应。

通常来说,当毒隐翅虫落到人的皮肤上时,如果不受到惊吓,极少会主动释放出毒隐翅虫素。那些被隐翅虫所伤的人,多数都做错了一件事,就是在发现身上有毒隐翅虫后惊慌失措地将其拍死,使得它们体内的毒隐翅虫素释放到皮肤上,引起了皮炎。

前不久上热搜新闻的受害者,就是因为在脖子上发现隐翅虫,徒手将隐翅虫拍死之后又没有洗手,还用手揉了眼睛,导致眼周和脖子上的皮肤都“中了招”,差点“毁容”。

那么,遇到毒隐翅虫上身,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呢?很简单,不要拍,轻轻吹走或弹走就好。如果不小心将毒隐翅虫拍死在皮肤上,正确应对步骤有三点。

第一步:第一时间用大量肥皂水冲洗,将残留的毒液洗去,减少对皮肤的损伤。如果在眼睛旁边就不要用肥皂水了,用清水冲洗即可。

第二步:清洗后不要涂抹酒精、牙膏和各种“偏方”,同时克制自己抓挠患处,以免造成二次感染。

第三步:如果后续依然感觉不适要尽快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外涂药物,内服抗组胺药物或者抗生素治疗。

来源:科普中国、新京报、海报新闻、网友评论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推荐阅读」

转发周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