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21岁男生花2万多元完成跨越中国50多座城市的穷游爆火刷屏,采用火车、青旅和步行等方式,行程包括西藏、新疆等地。他到底怎么做到的?
一、极致省钱策略:抠门到“离谱”的旅行艺术
交通上,他避开高铁选择“捡漏战术”:专盯12306的凌晨折扣票、临客硬座(如武汉到成都仅100元),长途则搭配大巴甚至共享单车。住宿更是“一省到底”:全程入住青旅多人间(30-50元/晚),或砍价家庭旅馆;曾在便利店借宿,直接省下住宿费。
餐饮则彻底融入市井烟火:拒绝网红店,专攻路边摊。在西安花5元吃肉夹馍,广州蹲“早茶尾市”10元购虾饺,重庆6元小面管饱。
核心理念:“旅行的成本在心态,不在钱包” 。
二、经费来源与规划:从高中攒钱到实习筑梦
何理(化名)的5万元旅行基金源于“长期主义”:高中起每月省生活费,大学持续积累,毕业前在银行高强度实习8个月攒下3.5万元。行程设计上,他采用“就近跳岛式”路线:以西藏为起点,串联青甘环线、东部沿海,缩短城市间距以压低路费。
关键公式:决心(3年储蓄) 策略(地理邻近原则) = 2.3万玩转50城。
三、穷游的深度体验:人情味成最大“隐形财富”
他颠覆了穷游“苦行”的刻板印象,将其变成社会实验:火车硬座上与陌生人彻夜长谈;帮西藏牧民放羊赚200元路费;云南修水管换免费住宿。更花心思留存人情:归程后寄明信片给帮助过的人,一位牧民回信感慨:“原来世界真有人在好好生活”。最意外支出竟是“请陌生人喝奶茶”——“只为记住相遇的温度”。
四、蜕变与争议:瘦了十几斤,却拒绝“标准人生”
5个月行程让他暴瘦十几斤,日行3万步练就“铁...能”(如连爬武功山、衡山),性格也从内向变为社交达人。父母起初痛斥他“流浪”,但见其花自攒经费且收获丰厚(拍摄千张照片、完成五岳打卡),最终妥协。未来计划:拒买房买车,攒够钱再出发,“人生不该被贷款绑定”。
五、时代隐喻:在纸质车票消失前,留住青春的仪式感
何理的旅程暗含一场与时代的赛跑:因铁路电子票将于9月30日全面替代纸质票,他坚持赶在此之前完成行程,只为攒齐两厘米厚的车票作纪念。“这些车票拼成中国地图,就是我的勋章”,他以此致敬一个即将消逝的纸质时代。
——The End——
往期推荐
作者:吃瓜秘闻,一个喜欢针砭时弊的嘴强王者
关注我,带你吃最热的瓜,最劲爆的新闻,最犀利的点评
用你们发财的小手,点赞分享推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