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出路何在,张晓军:民办高校向何处去?

民办高校向何处去,是最近几年举办者很关心的问题。受到独特的政策、文化和市场竞争力影响,中国的民办高校一直在招生市场的末端,学生和家长倾向于优先选择公办高校。过去二十年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庞大的学生体量、学位数量供不应求的态势以及中国社会普遍重视学位的文化。

从人口出生情况看,民办高校依然有十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未来十年适龄大学生数依然高于目前高校招生总数。因此很多民办高校在为十年后怎样发展做准备。

不过,2025年民办高校甚至很多公办高校的招生遭遇挑战,学生和家长的选择出现新的逻辑,他们特别关注实用性和性价比,不再盲目选择上大学。如果这一逻辑趋势在未来几年持续,民办高校的生存窗口期可能要短于十年。

民办高校到底怎样发展这个命题,现在要求举办者尽快给出自己的答案,并且快速采取行动落地,否则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可能很快面临挑战。

而在回答这个根本问题时,最关键的在于民办高校举办者的发展逻辑。过去二十年民办高校主要是以跟随公办高校的逻辑来获取社会对自己的认可。公办高校追求的指标,例如硕士点、这个奖那个评选等,民办高校也拼尽全力去争取,很多民办高校的领导也是从公办高校来的。

这种跟随逻辑在未来十年可能加速民办高校的衰落。在过去二十多年,民办高校以一种新型的办学主体出现的时候,获取合法性是关键,因此向已经获得合法性的公办学校靠拢或者得到政府体系的认可是一个有效的办法。获得了认可后,就会有足够数量的学生选择,因为这给不少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上大学的机会。

但随着人口变化、技术快速发展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学生和家长选择大学时不再单纯关注合法性问题,而是更加注重实效性。学生和家长不再简单问:这是不是一所正规大学?而是问:上这所大学对我有什么价值?

而要给予学生和家长一个足够吸引他们报考的答案,民办学校必须遵循独特性逻辑而不是跟随逻辑。随着一大批地方公办高校也面临巨大生源挑战,民办高校需要展现出自己能够给予学生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价值。也就是说,现在学生和家长每个人手上都有若干个民办和公办学校可以选择,简单和公办学校做得一样是很难吸引学生放弃公办学校来选择学费更高的民办学校的。在未来几年的窗口期谁能够提出独特的价值并落地实现,谁就更有可能渡过生存挑战期。

很多民办高校举办者缺乏足够的自信,不敢提出和公办学校不同的办学思路和理念,导致错失良机。也有一部分民办高校举办者盲目自信,受到过去二十年快速发展的加持,认为自己办大学的能力很强,因此也没有动力快速从跟随逻辑转变为独特性逻辑,导致错失良机。

民办高校按照独特性逻辑获得未来十年发展的主动性,需要想清楚几件事情,并且快速行动。

一是要认清当前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变革的大趋势,确立面向未来教育的办学理念。

从长期的观察看,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并没有充分理解“以学生终生健康成长为中心”、真实社会挑战驱动的学习和教育、生态化教育等重要趋势,其办学理念依然停留在上一个时代。

民办本科出路何在

很多民办高校紧紧盯着公办高校的理念和动作,这是没有发展前途的。简单和公办高校拼项目、师资这些硬资源,可能是自寻死路,除非举办者愿意在投入所有学费之外再无偿投入稳定的资金来支持学校发展。

特别需要注意,民办高校对于国家层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在自己学校有创新性解读和创新性落地,要超越简单从重“规模”到重“质量”的发展思路,应该以有规模的创新型教育模式赢得未来,简单按照大众逻辑做高质量发展对民办高校的未来可能无济于事。

二是要打造符合未来人才成长需要的独一无二的办学模式。

办学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路径等关键问题,是真正体现一所学校独特性和吸引学生报考的关键。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学校办学模式高度同质化,在几千所大学里面没有办法让学生和家长一眼认出来,少有亮点可言,这是民办高校必须要先于公办高校解决的问题。

民办本科出路何在

民办高校要回答:学生到了我的学校,我能给予他们什么样的成长价值?这个价值对于他们短期的就业和长期的发展有意义吗?这种价值其他的高校都可以提供吗?有没有只有我能提供或者只有我能高质量提供的学生当下和长远发展需要的价值?如果学生和家长有很多民办和公办学校的选择,有没有信心他们选择我们而不选别人?

三是要充分认识并利用好民办高校自身的独特优势,真正把独特的办学模式落地,兑现对学生和家长的价值承诺。

民办高校往往被自己忽视的巨大优势是:灵活性和快变性。这一点在当今全世界所有大学都需要根本性变革的时代是巨大优势。令人惊讶的是,很多民办高校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一巨大优势,反而采用了一套过时陈旧的体系,限制了自身灵活性的特点。

例如,民办高校有机会选择更加扁平化的组织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支撑变革,但是很多民办高校里面部门林立,继承了官僚层级体系的所有缺点。再如,民办高校的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搞好甚至引领教学创新,但是很多学校固守过时的教学体系,依然把知识传授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依然在学生过去十几年基础教育阶段没有走成功的学知识然后考试的模式下,以他们在高考中输了的方式继续和高考中成功的学生竞争,导致学生在学校得到的价值和竞争力严重受限。

又如,现在国家大力提倡教育综合改革,民办学校本来有对市场更敏感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打磨出真正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育...系,遗憾的是很多学校只是盯着别的学校特别是公办学校的做法,给自己戴上了镣铐...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民办本科出路何在

未来若干年一批大学关门可能是无法避免的趋势,这在不少国家已经在发生。但民办高校一定是最早倒下的那一批吗?从这两年学生和家长的选择逻辑看,可能并不尽然!民办高校能否在未来几年逆流而上,关键在于能不能真正有一套符合未来的改革创新理念、模式和落地行动方案,同时举办者是否有足够的魄力迈出改革的步子并有坚决落地的领导力也至关重要。

民办本科出路何在

教授,博士生导师,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席教育官,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领导小组组长,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创业与企业港院长,英国高等教育学会首席会士(Principal Fellow)。兼任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联盟秘书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

2025年11月29日至30日,西交利物浦大学将在苏州举办民办高校特色发展与办学模式创新研修,诚挚邀请民办高校二级学院院长、系主任、教务处、科研处、发展规划处等关键支持部门负责人,以及致力于推动办学模式创新、寻求差异化特色发展路径的高等教育管理机构的领导者参加。

研修将以西浦面向未来的三种创新型育人模式为实践蓝本,从办学理念重塑、办学模式转型、育...系构建、组织架构优化、支持系统升级五大核心维度出发,为民办高校及地方院校管理者提供系统且可操作的转型路径,旨在引导民办院校重塑独特价值、文化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从规模导向到创新与质量驱动的根本性转变,构建面向未来的创新型教育治理体系。

请识别以下二维码,快捷完成报名。

民办本科出路何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