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细菌战幸存者观影发声:历史的伤痛与和平的祈愿
“电影里演的,和我小时候在村里看到的一模一样啊,那些日本鬼子,太坏了!”2025年9月18日,浙江义乌,91岁的细菌战幸存者走出电影院,声音有些颤抖,眼中满是悲愤与感慨。这一天,电影《731》在全球多地同步上映,这部聚焦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细菌战罪行的影片,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划开历史的疮疤,让那段被极力掩盖的黑暗岁月重见天日。
91岁的老人,历经岁月沧桑,本应在平静中安享晚年,可观看《731》的这一天,往昔的痛苦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袭来。老人来自义乌崇山村,那是一个曾被细菌战阴霾笼罩的地方。在影片中,那些惨无人道的活体解剖、冻伤实验,还有无辜百姓被当作“马路大”(731部队对活体实验对象的称呼)任意残害的画面,每一幕都刺痛着老人的心,因为这些场景与他记忆深处的家乡惨状高度重合。他清楚记得,当年日本侵略者的恶行,让村里的亲人、邻里一个个痛苦离世,疫病肆虐,恐惧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人们在绝望中挣扎,却无处可逃。
《731》的导演赵林山花费十年心血,参考了大量真实史料,只为还原历史真相,传递历史责任。在创作过程中,他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档案、幸存者的口述以及日本老兵的忏悔等多方面搜集素材。影片里,小贩王永章等普通百姓被日军以“健康换自由”的谎言诱骗,成为活体实验品,这是基于真实历史细节的呈现。731部队正是通过这种心理操控手段,让受害者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踏入了那人间地狱般的实验室 。
影片的呈现手法也引发关注。有人质疑影片是否过度渲染暴力,赵林山回应称,他们拒绝消费苦难,但必须让观众看见真相的重量。影片中的冻伤实验特写镜头、活体解剖的冰冷器械、编号“马路大”的受害者,都是以克制手法展现。这不是为了满足猎奇心理,而是希望通过细节让历史“说话”,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当年受害者所遭受的痛苦,铭记这段沉重的历史。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侵华开端,而2025年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影片选择在9月18日9时18分首场放映,影院标注“警钟长鸣”,这是跨越时空的呼应,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在全球多地放映时,《731》引发强烈反响。不同国家的观众从影片中获得不同感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观众通过“马路大”的遭遇反思科技伦理;韩国观众则从自身殖民历史中找到共鸣。正如日本学者森正孝所言,揭露731罪行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防止同样的悲剧重演。
91岁细菌战幸存者在观影后,心中既有对过去伤痛的铭记,也有对当下生活的感慨。他说:“现在国家强大,人民富裕,日子越来越好。”这简单的话语背后,是历经苦难后的欣慰。他深知,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老人希望,年轻一代能通过这部电影,了解历史真相,珍惜和平,让那段惨痛的历史不再重演。对他而言,《731》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次对历史的庄重回望,和对未来和平的深情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