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有话说
最近要过520了,大家考研期间,有对象的不要乱分手、不要乱吵架,有争议的搁置争议,没对象的同学不要乱表白哦!~否则会影响心情!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篇很有名的论文致谢,希望能够给艰难考研路上的大家一些鼓舞!
正文开始
“考研7次、屡试不第”,又一篇论文致谢火了
中国社科院大学毕业典礼,赵安作为代表发言。
(图源网络)
“从2005年18岁离开故乡,负笈远游,至今35岁博士毕业,整整17年时间过去。期间参加过7次研究生考试、3次博士论文答辩……也曾因学业一度中断,在基层担任第一书记、在多家农业企业打工,曲折废弛难以尽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系博士赵安在其博士学位论文致谢中写道。
赵安在老家窑洞里。(图源网络)
这篇言辞恳切的论文致谢内容在发布后的一个月内,不断被网友转发、点赞,有网友称读后“泪眼婆娑,戳到了灵魂”,也有网友评价“一字一句,熠熠生辉”。
对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致谢内容刷屏朋友圈一事,6月11日,赵安向记者表示,他原本只是在个人粉丝数并不多的小号上,把这篇个人小传、小日记存在里面,没想到有这么多人转发,很惊讶。
提及致谢中写到的“曲折废弛难以尽述”,赵安有些感慨。他介绍自己很热爱读书,学习也非常有自觉性、主动性。“但是往往越是这样,(学业)这条路就走得特别不顺利、特别挣扎,不像有的同学,本硕博一口气连着读完,没有中断,节约了大量时间,像我这个年龄已经走到比较高的一个层级上了。但是我中间受了这么多的挫折,换了这么多的方向。”赵安说道。
赵安夫妇送女儿上幼儿园。(图源网络)
公开资料显示,赵安,甘肃人,1987年出生。先后在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求学,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学。著有作品集《祁村奋斗——一个村支书的中国梦》、《基层干部读水浒》等。
2009年,于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赵安称其因“考研不第”,遂赴广州打工。他在致谢中写道,那时“因长期居住黑暗的握手楼和胶囊屋,后来造成了不小的心理疾患……一边风餐露宿,一边屡试不第,无法再返校园,大好青春与天赋岂容如此虚掷?珠水汤汤,人海茫茫,谁会购买这一腔才情与梦想?我经历过很多次失败,但从来都没有像那个时候,那样的切肤、蚀骨和无助”。
2012年,赵安听从母亲的建议,从广州回到甘肃参加了事业编制考试,在甘肃省镇原县工作。彼时,时任镇原县城关镇党委书记的李四科,见其做事勤谨、为人忠诚,便力排众议,任命当时只有24岁,且入职只有三个月的赵安,担任五里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半年后转任祁川村党支部书记、村合作社理事长。
在镇原县工作的3年多时间里,赵安始终没有放弃继续读书的梦想,2013年,他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学院,读在职硕士研究生。
赵安和大一学生们开会。(图源网络)
2015年,赵安又考入兰州大学法学院,读全日制法律专业硕士。此后,赵安辞去了镇原县的工作。2018年,赵安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攻读全日制管理学博士。
“考研7次、屡试不第”的赵安在致谢中尤其感谢那段看似曲折的基层经历,他在致谢中评价那段经历,是“自此开启了一段对我后来产生深远影响的基层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重塑了我认识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
而在今天,在已然获得博士学位的赵安来看:“虽然中途不断地尝试了别的事情,但这些实践反过来给我今天的学术工作以极大地启示。如果真的有一点分享心态的话,想告诉学弟、学妹们,勇敢走出去,没有什么对错,人生的每一步都有用。虽然可能从有些角度上看来,我们的一些经历是无用的,是失败的,但这是堂吉诃德式的探索过程,它都是珍贵的,都是意义非凡的。”
扫码加入26信号与系统考研群
群号:958117439
扫二维码|联系墨轩学长
微信号:XXCX773
26考研初试班
student feedback
学生反馈!
致读者
小草熊钻研考研之路足足四年,因为自己备考的时候用到的是垃圾机构的垃圾资料,深知考研市场复杂和同学们的备考难度,淋过雨所以也想帮各位梦想上岸的学子们撑一把伞。所以立志要做最负责最专业的通信考研团队!
咱们的每一份资料都经过各位直系学长学姐们反复更新、勘误、纠正,保证咱们资料的专业性和正确率,小草熊考研团队会一直陪伴在每个梦想上岸的学子身边,我们一起进步!互相成长!
四年沉淀,只为更多学子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