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莫迪至今对战败耿耿于怀,印度防长来中国开会,会后拒签上合声明,莫迪至今对战..

签字桌前,九国防长齐坐,唯独辛格猛然起身,留下联合公报上空缺的印度印章。

2025年6月的青岛,上海合作组织防长会议现场上演戏剧一幕。印度国防部长辛格起身离席,拒签联合公报,让其他九国代表面面相觑。这已是印度年内第三次在上合会议中拒签文件,理由依旧是那句“反恐双重标准”。

会场外,巴基斯坦提交的证据箱被媒体镜头聚焦——银行流水、通话录音、印着印度军工厂标识的炸药箱,桩桩件件指向印度资助俾路支武装、破坏中巴经济走廊的事实。当辛格踏出门外时,中国代表翻开文件,露出印度边境新增军用公路的卫星照片。这场看似突发的外交事件,早已在南亚地缘政治棋盘上酝酿多时。

专家:莫迪至今对战败耿耿于怀

01 印度外交的“拒签戏码”,对巴执念深重

印度的拒签行为并非孤立事件。2024年,新德里拒绝支持“一带一路”联合公报;2025年6月,会议呼吁谴责以色列袭击伊朗时,印度代表沉默以对;直到这次防长会拍桌离场,莫迪政府的“反巴剧本”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巴基斯坦。

辛格给出的表面理由是联合声明未谴责造成26名印度人丧生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恐怖袭击事件。他强调,“一些国家为恐怖分子提供了支持和庇护”,隐晦地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和中国。

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印度展现出惊人的单边主义。2025年4月印控克什米尔恐袭后,莫迪政府直接撕毁《印度河水条约》,切断流向巴基斯坦的水源。这种极端举措引发巴方军事反击,最终导致印军战机被击落。印度随即启动“烈火-5”导弹部署,使南亚次大陆首次如此逼近核冲突边缘。

专家:莫迪至今对战败耿耿于怀

02 中亚孤立,经济外交双重受挫

印度在中亚的孤立处境在本次会议上暴露无遗。当印度向中亚五国发出军演邀请时,乌兹别克斯坦直接转发中国“和平使命”演习邀请函,哈萨克斯坦则毫不客气地回应:“我们的坦克忙着反恐,没空看阅兵。”

经济层面的损失更为惨重。上合自贸区谈判绕开印度后,成员国间机电产品关税直降12%,而印度出口中亚的拖拉机却被加征22%反倾销税。塔吉克海关关长甚至公开嘲讽:“听说你们的拖拉机爬坡会溜车?”

俄罗斯的反水令印度措手不及。俄气公司暂停卢比结算谈判,将80万吨液化天然气转售中国。俄方代表直言:“你们的外交把卢比搞成了废纸。”据莫斯科国立大学报告,印度在中亚的基建投资半年内蒸发19亿美元。伊朗也将恰巴哈尔港交给印度运营,但在以军空袭伊朗后印度的沉默引发德黑兰愤怒。伊朗随即宣布石油预付款“只收黄金或人民币”,掐断了印度通往中亚能源的生命线。

专家:莫迪至今对战败耿耿于怀

03 大国博弈,莫迪的“骑墙外交”困境

莫迪政府的战略设计原本充满算计:左手抱紧以色列,拿下70%的无人机和防空导弹供应;右手拉住美国,承接“印太战略”的产业链转移。

当特朗普与巴基斯坦陆军总参谋长会面的照片曝光,新德里才惊觉“盟友”靠不住。以色列趁机将坦克主动防御系统提价35%,理由是“应对印度引发的地区风险”。印军70%的无人机部件依赖以色列,随时面临技术断供。

在青岛会议期间,中方组织多国国防部长参观052D型导弹驱逐舰,唯独不见印度代表身影。这一刻意冷落揭示了新德里在区域安全合作中的尴尬处境。

印度网友对此意见分裂。有人愤怒质问:“为什么还要当成员国?每次中国羞辱我们,我们就只是不签某个文件?”也有网友主张:“我们留在峰会上,继续削弱中国的影响力。”

04 国内政治,强硬姿态背后的选举算计

莫迪政府的强硬外交与其国内政治日程密切相关。三个邦选举临近,“硬怼九国”的画面成了莫迪政府的拉票工具。外交部长苏杰生在会晤前抛出的三句狠话服务于国内民族主义情绪。

他公开威胁邻国“选边站”,宣称“必须准备好站出来对抗中国”,并承认印度已在边境强化军事部署。这些言论与王毅提出的“龙象共舞”形成刺眼对比。

这种对抗政策正让印度经济付出代价。2025年一季度,外资对印新投资项目骤降40%,青年失业率稳居27%高位。当印度沉迷于外交对抗时,中国投资团与塔吉克斯坦签署锂矿协议,金额足以覆盖印度在中亚所有在建项目。克里姆林宫外,印度外交车因欠费被贴满罚单,而中国车队正驶入宫门签署冻猪肉大单。沙特亲王甚至在推销印度“光辉”战机时,当众播放其坠机集锦。

05 双面外交,合作共赢的缺失代价

印度外交展现出令人困惑的双面性。一边是王毅会见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时,提出“龙象共舞”四字方针,明确将印度定位为“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另一边却是苏杰生在同时间段抛出的对抗性言论。

新德里试图复制英国殖民时期的胁迫外交,要求南亚邻国必须明白“与印度合作有好处,否则付出代价”。但时代早已改变——孟加拉国通过平衡中印投资摆脱印度控制,马尔代夫新政府要求印度撤军,尼泊尔与中国推进跨境铁路。

上合组织成立24年来,从未有成员国像印度这样连续拒签文件。当一个国家把外交当成赌气,最终只会沦为国际舞台的笑柄。

印度拒签后的第四天,中国投资团与塔吉克斯坦签署的锂矿协议金额,覆盖了印度在中亚所有在建项目的总投资。

德黑兰的黄金结算令、莫斯科的天然气转向、特拉维夫的军火涨价单,三柄利刃抵住莫迪咽喉。印度网友在社交媒体上争论不休时,克里姆林宫外的印度外交车因欠费被贴满罚单,而中国车队正驶入宫门签署贸易大单。

王毅的“龙象共舞”愿景与辛格的拒签印章形成鲜明对比。当印度防长的背影消失在会场外,走廊尽头的阳光照亮九国签署的公报文本——合作共赢的棋局里,从来没有“独角戏”的位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