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上海中小学午餐情况,中小学生校园午餐:别让“成长饭”变成“糟心餐”

你怎么看上海中小学午餐情况

“不少孩子每天回来说预制菜难吃、不新鲜,什么年代了,上海的孩子还吃不上一顿放心午餐?要不分档位,家长多付钱也行!”这样的家长呼声,与小红书上众多上海家长对学校中餐预制菜“难吃、不新鲜”的集中吐槽,以及近期爆发的“臭虾炒蛋”事件形成强烈呼应,让本应守护成长的校园午餐,彻底沦为家长与学生心中的“糟心餐”。

长期以来,上海学生餐的预制菜质量问题早已引发不满。家长在小红书、抖音平台晒出的餐食照片触目惊心:预制菜加热后色泽暗沉,肉类干瘪发柴,蔬菜软烂失味,所谓的“荤菜”常是预制料理包的“二次加工”,甚至出现疑似食材不新鲜的情况。学生们的反馈更显无奈——午餐口味寡淡、预制菜品循环往复是常态,冬天吃到冷透的预制餐食更是家常便饭。每月500-600元左右的餐费,与实际呈现的预制餐食质量严重脱节,家长们一边质疑费用流向,一边焦虑孩子长期食用此类餐食,恐影响身体健康与学习效率。

你怎么看上海中小学午餐情况

9月15日爆发的“臭虾炒蛋”事件,更是将矛盾推向顶点。上海多所学校的学生家长反映,由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供应的虾仁炒蛋散发恶臭,涉事菜品被紧急撤下。该企业作为上海团餐市场的“巨头”,其供应的餐食中预制菜占比颇高,此次食品安全危机引发广泛信任崩塌。不禁要问:早干嘛去了?之前的监督检查工作谁在做?谁来负责?谁来对孩子们的成长负责?

学生餐频频“翻车”,核心症结在于监管体系的全面缺位。不少学校将餐食外包后,对预制菜的食材源头、加工工艺、卫生检测等环节的监督形同虚设;甚至怀疑承包企业为逐利大量使用低成本预制菜,在食材新鲜度和口味上大打折扣。更令人寒心的是,此前家长反馈渠道堵塞,小红书、抖音上的吐槽声浪虽高,却难获有效回应,最终导致“差餐”问题积重难返。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教育配套本应领跑全国,现在学生餐却成了刺眼的短板。所幸,市教委在通报中提出了整改方向:全面落实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发挥家长膳食监督委员会作用、增加菜品选择、强化对供餐企业的监管力度。这些举措若能真正落地,或许能堵住监管漏洞、压实各方责任。毕竟,学生餐承载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只有孩子们吃得健康、吃得安心,才能更好地学习成长,未来为上海、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绝不能让预制菜把“成长饭”变成“糟心餐”,必须给万千家长和学生一个掷地有声的交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