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观矿厂溺亡“四连问”,真相的追问刻不容缓!新华社四问“6名大学生溺亡事件”

大学生参观矿厂溺亡“四连问”

新华社四问“6名大学生溺亡事件”——

“浮选槽作为选矿厂的核心区域,其上方格栅板为何会在学生参观时突然脱落?”

“是年久失修未被察觉,还是安装时已埋下隐患?”

“一个承载生产重任的厂区,其日常安全巡检与设备维护是否到位?”

“是否就参观路线、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进行了周密排查与演练?”

7月23日,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经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已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

今天,新华社发表评论《暑期社会实践,安全链条岂能断裂!》。全文——

本是求知探索的旅程,却骤然成为六条年轻生命的终点。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丧失生命,消息牵动人心。新华社记者连夜驱车前往采访,已抵达事发地新巴尔虎右旗。

真相的追问刻不容缓。浮选槽作为选矿厂的核心区域,其上方格栅板为何会在学生参观时突然脱落?是年久失修未被察觉,还是安装时已埋下隐患?一个承载生产重任的厂区,其日常安全巡检与设备维护是否到位?这些锥心之问,必须得到彻查与解答。

这起惨剧也为所有学校的社会实践安全敲响了一记警钟。暑期实践本是课堂延伸,校方在组织学生进入工矿企业等复杂环境前,怎样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是否就参观路线、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进行了周密排查与演练?当学生踏出校门,学校监护责任与安全保障链条更需无缝衔接,任何一环的断裂,都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生命没有演习,安全岂容试错。暑期社会实践正在广泛开展,各地高校亟需以此为鉴,把“安全第一”由口号熔铸为行动铁律。从企业安全资质的严格审核,到防护装备的强制配备;从危险区域的明确警示,到应急预案的反复推演、实操训练,每一个环节都需严丝合缝,严格把关。

安全问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当下暑期研学活动正在开展,各地各单位组织过程中务必吸取此事教训,强化系统性安全意识,让悲剧不再重演。

大学生参观矿厂溺亡“四连问”

报料渠道:私信“锦观新闻”微信公众号或投稿至锦观新闻邮箱“cdrbjinguan@126.com”报料。

推荐阅读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编辑 李怀英 王斌

校对 李怀英

审核 饶竹舟

监制高筱娟

来源 新华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