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 关注蚂蚁妈妈
今年2月9日,网红“越野唐僧”熬夜直播后突发心梗,去世数日后才被房东发现,年仅37岁。
5月17日,云南蓝天救援队创始人孙振海因急性心肌梗死突发逝世,享年54岁。
6月1日,山西民间网红艺人景旭刚(艺名大刚)因过量饮酒引发急性心梗猝死,享年48岁。
6月3日,网红“村花”河南姑娘侯丽丽脑梗离世,年仅34岁。
6月3日凌晨,青年玉雕艺术家孟大宇先生因心梗在苏州离世,年仅32岁。
6月17日,网红主播李天宇(艺名天宇)因突发心梗抢救无效去世,享年47岁。
7月7日凌晨,知名教育学者、历史学者、作家傅国涌先生因突发心梗在杭州家中去世,享年59岁。
……
心梗,就像一位老练的狙击手,潜伏在高压工作、紊乱作息、慢性疾病的阴影里,正在对中年人实施一场“围猎”,伺机而动。要么不开枪,一枪必致命。
根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4年发布的最新研究数据:我国每年有213万人死于心肌梗死,平均每3分钟就有一人倒下。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超过40%的人从未被确诊为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
这个数字击碎了很多人“我还年轻,不会得心梗”的侥幸心理。心梗不是突然降临,而是长期不良饮食 生活方式的必然恶果。
一、心梗为何会导致猝死?
心肌缺血坏死引发恶性心律失常
心梗发生时,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心肌细胞释放电解质紊乱物质,可能引发室颤(心室颤动)。此时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若未在4-6分钟内通过心肺复苏(CPR)或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恢复心律,患者会因脑缺氧死亡。
大面积心肌梗死直接导致心脏停跳
当超过40%的心肌坏死时,心脏收缩功能严重受损,可能直接停止跳动,这种情况称为心源性猝死,占所有心梗死亡病例的30%以上。
并发症加重病情
少数患者可能并发心脏破裂(多发生于心梗后1周内)或心源性休克(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这两种情况死亡率极高。
二、哪些心梗患者猝死风险更高?
有基础心血管疾病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既往心梗史等。
症状不典型或延误就医者:部分人表现为牙痛、腹痛等非典型症状,易被忽视。
合并高危因素者: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等。
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患者: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三、怎样降低心梗猝死风险?
识别早期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持续15分钟以上)、呼吸困难、冷汗、恶心;
不典型症状可能为左肩/背部放射痛、下颌痛等。
高龄、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无痛性心梗。超过30%的心梗患者表现为“无痛型”,或仅有轻微胸闷、后背酸胀、胃不适等非典型症状。很多患者误以为是胃病,直到猝死才被确诊。
立即启动急救
怀疑心梗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保持患者平卧或半坐位。
若患者意识丧失且无呼吸,立即开始胸外按压(100-120次/分钟,深度5-6厘米),并尽快使用AED。
预防措施
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定期检测相关指标。
戒烟限酒,保持BMI<24,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40岁以上人群定期做心脏彩超、冠脉CTA或运动负荷试验筛查。
四、心梗救治的关键时间窗
黄金120分钟:从发病到开通血管(溶栓或介入手术)的理想时间,每延迟1小时死亡率增加10%。
夜间/凌晨发作更危险:此时...迷走神经张力高,易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且就医响应可能延迟。
【案例】2024年9月2日,重庆之声年仅42岁的新闻主播,李林突发心梗去世。主持人李林相貌堂堂,外表上看精神奕奕,根本不像一个容易生病的人。此次发病之前感冒刚刚好转,他并没有把这个小病放在心上,晚上还坚持锻炼,突然出现心前区剧痛,病情急转直下最终因心肌梗死去世。
从发病过程我们至少可以总结三个诱发心梗的病因:
1、感冒未愈:感冒尤其是流感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感染,而病毒感染是有可能损伤心肌的,容易诱发心梗,今年年初25岁男演员新冠初愈,喝酒后健身因同样的病因去世。
2、疲劳健身:...在疲劳的时候,心脏尤其劳累,这时候健身,尤其是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很有可能导致心肌损伤诱发心梗。
3、健身太晚:人晚间副交感神经兴奋,主导身体进入休息状态,这时候心率减慢,血管收缩,这时候健身可能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尤其是九点半以后最好不要再健身。
鉴于上面三点,锻炼身体尽量在无病无痛的状态,避免感冒后健身,在充分休息之后再健身效果更好,也更能减少心梗的发生,晚上健身最好在八点之前结束,避免损伤心肺等重要脏器,尽量减少悲剧的发生。
五、中国心梗人群年轻化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发布的《2023中国心血管健康报告》指出:25-45岁人群中新发心梗的比例,10年增长近两倍。这部分人往往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传统危险因素,但生活方式极端不健康。
晚睡、应酬、重口、压力大——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就是心梗的“催命符”。
《中国心血管健康研究蓝皮书》指出,心梗“年轻化趋势的背后,是社会节奏加快、熬夜文化流行、食品工业高油高糖的共同作用。”
很多人在夏天喜欢吃点“爽口”的东西,但高温天,千万别碰这3种“催命”食物:
第一种:高盐腌制类零食
如咸鱼、辣条、腊肉等。高盐摄入直接导致血压升高,促发血管收缩,炎热天气下更容易诱发血管痉挛。
第二种:高糖冷饮
冰可乐、奶茶、甜饮料。这些食物会让血糖猛升猛降,增加胰岛素负担,加快血管内皮损伤,长期下来,血管弹性下降,容易形成微小血栓。
第三种:高脂夜宵
烧烤、炸鸡、动物内脏等。富含反式脂肪和胆固醇,直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尤其是夜间摄入,更容易造成血液粘稠。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编制的最新《心梗防控手册》中明确指出:高温时段应尽量减少高脂、浓汤、腌制、含糖冷饮等八类食物摄入,同时建议早餐摄入复合碳水,午餐适度蛋白,晚餐清淡易消化,才能有效减轻心脏夜间负荷。
六、怎样提前筛查,消除心梗隐患
心梗早期,是可以通过多种医学检查手段发现的,比如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CTA、冠脉造影、心肌酶学检查等等。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没有明显症状是不会去医院检查的,症状不是特别严重都不一定会去。一方面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身体其他方面都很好,不会有什么问题;另一方面是嫌麻烦,去一趟医院挂号、排队、检查、等结果,一套流程下来半天时间就过去了。
那么,另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就是联系蚂蚁妈妈AI健康调理中心,只需要10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全身健康筛查,包含身体9大系统256个脏器组织和微生物12000项指标,立马能看到结果,无痛无创的非侵入式检查。它可以帮助你在健康问题刚刚萌芽的时候就发现端倪,并通过AI设备现场调理,解决问题。
有三个年龄段需要特别注意,蚂蚁妈妈AI健康调理中心把它分为三个防御阶段:
30~44岁,启动防御期:问题零星爆发,但一爆发即可能致命;
45~59岁,重点防御期:问题大面积爆发,致命性问题混在其中,容易被忽视;
60岁以上,持续防御期:问题全面爆发,每天都要处于抗战状态,对抗持续衰老。
如果你的年龄在30岁以上,无论你是否感觉身体有问题,无论你有多忙,都建议在蚂蚁妈妈AI健康调理中心申请免费做一次全身健康筛查,把各种身体隐患消灭在萌芽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心梗是导致猝死的常见原因,但通过隐患提前筛查排除、及时识别症状、快速启动急救以及控制基础疾病,可大幅降低风险。建议高危人群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家属学习心肺复苏技能,社区普及AED设备,共同构建急救保障体系。
注:文中案例来源于新闻报道及公开医学研究,隐私信息已脱敏处理。预防措施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医嘱。
蚂蚁妈妈AI生物科技
蚂蚁妈妈AI健康调理中心,基于先进的AI生物科技研发成果,采用非侵入式检测和调理方式,快速、高效完成身体健康检测和调理,全面预防和控制健康风险。
现面向全国招募合作商,可合作迷你店、标准店、旗舰店或者店中店,启动资金最低只需几万元。亦可通过个人方式进行资源合作,共同开发合作门店。
欢迎加微信咨询详情!
扫码加微信咨询
更多精彩内容链接:
关注蚂蚁妈妈公众号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