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断舍离信用卡,信用卡大退潮!三年减少9200万张,年轻人为何集体“断舍离”?

曾象征着消费自由的信用卡,正逐渐失去新一代消费者的青睐。一场前所未有的“塑卡减法”正在全国范围内悄然上演。

“7张信用卡销掉6张,剩下1张只为保留信用记录。”28岁的程序员小林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戒卡”经历,引发了上千条共鸣。这并非个例——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5年,全国信用卡总量从8.07亿张锐减至7.15亿张,相当于每分钟有近20张信用卡被注销。

这场集体逃离背后,既是银行战略的主动调整,也是消费者理念的根本转变。当银行竭力推销的“消费神器”沦为年轻人眼中的“负债陷阱”,信用卡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阵痛。

年轻人断舍离信用卡

数据透视,

信用卡市场遭遇寒冬

信用卡业务的萎缩速度远超市场预期。2024年单年消失4000万张,2025年上半年再减1200万张——信用卡的退潮来势汹汹。

14家上市银行最新中报显示,信用卡贷款余额半年缩水1978亿元,相当于抹去了一家中型城商行的总资产规模。招商银行信用卡交易额同比下降8.54%,工商银行不良率攀升0.25个百分点,这些细节折射出整个行业面临的寒冬。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发卡量为7.15亿张,已连续11个季度下降,较最高位的8.07亿张下降了11.4%。

年轻人告别信用卡,

消费观念理性化

在这场信用卡退潮中,年轻人成为告别信用卡最积极的群体。社科院报告揭示了一个断代差异:90后信用卡使用率五年间暴跌29个百分点。

在街头采访中,年轻人给出的理由直白得残酷:“逾期2天罚息1000元,比高利贷还狠”、“扫码支付直接绑储蓄卡,何必多张卡找麻烦?”

95后肖寒的观点代表了很多同龄人的想法:“信用卡额度可至万元,怕忍不住就多花了。”比起信用卡的高额诱惑,花呗、美团月付等工具“小额可控”更受年轻群体青睐。

消费习惯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现在年轻人更喜欢使用储蓄卡、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因为这些支付方式实时到账且无需记账单,不像信用卡需要“先消费后还款”,还可能因忘记还款而产生违约金。

银行战略转向,

从规模导向到价值深耕

面对市场变化,银行也在主动调整战略。多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相继关停,今年以来,获批终止营业的银行信用卡分中心已超40家,涉及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

银行不再追求“发卡量撑规模”的旧模式,而是主动清理那些办了不用、常年零交易的“睡眠卡”。招商银行副行长王颖在半年度业绩会上表示:“有的机构已经深陷风险泥潭,有的已经失速坠落、停滞掉队,所以这段时间行业分化、优胜劣汰是转型周期的主要特征。”

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深耕”成为头部银行的共同选择。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在消费提振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关注产品创新、场景应用与资产质量,在存量市场实现精益发展。”

权益缩水与高额息费,

消费者频频吐槽

行业收缩之下,消费者抱怨当前信用卡的权益大不如从前。多家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媒体,办理信用卡没有礼品赠送,目前只有抵扣金。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宣布调整部分高端卡产品权益,涉及提高使用门槛、调整积分规则、削减高端权益等。光大银行调整了万事达世界之极信用卡贵宾休息室权益,招商银行也对包含经典白金信用卡在内的几款产品升级,提高了年费兑换门槛。

更让消费者困扰的是高额息费和隐藏规则。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信用卡相关投诉量已突破41万条,大多集中在乱扣费、逾期利息费用高、收取年费不提醒等方面。

信用卡资深用户陈西使用招商银行信用卡5年,一直都是按时还款。但有一次,当期账单有4万多元没还,在还款日还了最低还款,剩下的钱逾期两天后全部还清,结果被扣了1000多元的循环利息。

信用卡市场分化加剧

未来信用卡不会消失,而是会变得更加实用。业界预计,随着行业优胜劣汰的加剧,后续不同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盈利情况将持续分化,呈现“马太效应”。

财经作家高承远认为,信用卡正从“流量入口”回归“利润单元”,规模缩水是风险出清后的健康体征。未来市场或将分化为两类产品:满足高端客群权益需求的“黑金卡”,以及嵌入生活场景的普惠金融工具。

央行也在完善相关政策。今年8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拟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这将使银行能够根据客户风险状况进行差异化定价。

信用卡的本质是方便消费和合理周转,回归实用本质才能摆脱被抛弃的困境。对年轻人来说,未来的信用卡不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一张能覆盖日常消费优惠、额度够用、还款方便的卡就足以满足需求。

年轻人断舍离信用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上海证券报、时代周报、图虫,我们尊重原创,转载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健康养生小程序

您的随身健康管家

轻松管理

乐享生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