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新闻引发家长热议:4岁孩子因长期嗜糖,20颗乳牙中18颗严重龋坏,门牙发黑腐烂,大牙布满窟窿。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是孩子无节制吃糖的饮食习惯——不仅糖果零食不断,连喝白粥都要求必须放糖!这个“极端”案例,让经验丰富的医生也深感震惊,也为所有家长敲响了警钟:
【甜蜜的“陷阱”】
别让“甜蜜”毁了孩子的笑容
——
新闻解读:糖是怎样摧毁孩子牙齿的
- 蛀牙元凶:糖 细菌=牙齿"酸蚀战"
“糖”是蛀牙菌的“超级口粮”:
孩子进食糖果、甜饮、甚至粥里加的糖后,口腔中的致龋细菌(主要是变形链球菌)会迅速分解这些糖分,产生酸性物质。
酸蚀牙釉质,蛀洞由此开始:这些酸会持续腐蚀牙齿最外层的坚硬保护壳——牙釉质。
我们牙齿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
牙釉质(A)、牙本质(B)和牙髓腔(C)
久而久之,牙釉质被破坏,形成最初的“白斑”或小黑点。
牙菌斑,让牙齿看起来黄一块白一块的
这是龋齿早期表现
若不干预,腐蚀向深层发展,形成肉眼可见的龋洞,并迅速扩大。
· “喝粥也要加糖”是致命伤:
粥本身含碳水化合物(也是糖类),额外加糖极大增加了糖的摄入量和口腔酸度。
频繁、长时间接触糖分(如含着甜粥),让牙齿长期处于“酸浴”中,加速腐蚀进程。
——
乳牙龋坏,并非“换掉就好”那么简单
很多家长认为:“乳牙反正要换,坏了没关系。”这是当然是错误的观念,乳牙龋坏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
剧烈疼痛,折磨身心:
龋齿深入牙髓会引起剧烈牙痛,孩子哭闹不安,无法正常进食、睡眠。
咀嚼功能丧失,营养吸收受阻:
满口烂牙无法有效咀嚼食物,导致孩子挑食、厌食,营养摄入不足。
影响恒牙发育与萌出:
乳牙根尖的炎症可能“传染”给下方正在发育的恒牙胚,导致恒牙釉质发育不全、畸形,甚至无法正常萌出。龋坏严重导致乳牙过早缺失,会引起邻牙倾倒、恒牙排列不齐(错颌畸形)。
“牙宝宝”
面容发育异常:
长期用前牙或单侧咀嚼,可能导致面部发育不对称(“大小脸”)。
——
护牙行动指南:4步阻断"糖衣炮弹"
1. 控糖≠禁糖,关键在"频率"
❌ 避免:软糖、果脯、含糖酸奶、果汁(水果榨汁后游离糖激增)
✅ 替代:新鲜水果(如苹果、草莓)、无糖酸奶、奶酪(含钙磷,促牙齿再矿化)
2. 刷牙:不同年龄宝宝正确的刷牙方法
➤0 到 1 岁的宝宝
出牙前(0~6 个月):
宝宝出生后就应该进行口腔护理。每日哺乳后,采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蘸水擦拭宝宝的牙床和口腔黏膜。
出牙后(4~12 个月):
第一颗乳牙长出后,除了进食后可以喝点清水,早晚要用干净的纱布或者硅胶指套牙刷来帮助宝宝清洁小乳牙、按摩牙龈和舌苔。
➤1 到 2 岁的宝宝
这个阶段仍需要家长来帮宝宝刷牙,可以使用软毛的儿童牙刷轻轻的帮助宝宝清洁牙面和牙龈,每个牙面以涂圈的方法刷 5 到 10 圈。
➤ 2 到 3 岁的宝宝
可以选择刷毛稍硬一点的牙刷,每天固定时间给宝宝刷牙,建议在进食后半小时再给宝宝刷牙,因为此时口腔内的酸性环境较低,不容易机械性损伤牙面。
每天至少刷牙 2 次,每次 2 分钟。家长可以尝试让宝宝自己先刷牙,再检查口腔,补充刷宝宝没有清洁到位的地方。
3. 牙齿防护
定期带孩子到专业口腔科进行涂氟、窝沟封闭等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早期龋坏(白斑、小黑点)。
窝沟封闭: 在恒磨牙(六龄齿)和乳磨牙完全萌出后(通常3-4岁乳磨牙,6-7岁第一恒磨牙),及时进行窝沟封闭,给牙齿穿上“防弹衣”。
4.如果孩子已经蛀牙,怎么办?
早期龋坏(白斑、浅龋):
可通过加强清洁、涂氟、再矿化治疗等无创或微创方式阻止发展。
已形成龋洞:
需尽快补牙,防止龋坏加深。
伤及牙髓(牙神经):
需进行乳牙根管治疗(“杀神经”),保留患牙。
无法保留的残根残冠:
需拔除,并制作间隙保持器,为恒牙萌出预留位置。
就诊科室
【口腔科】
· 孩子的笑容不该被蛀牙摧毁,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我们致力于用专业和爱心,守护孩子们的笑容 ~
——
口腔科医生简介:
——
微信预约挂号指南
觉得不错,请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