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背景与规则
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将于10月4日投开票。本次选举共有五位候选人: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小林鹰之、自民党前干事长茂木敏充、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以及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
选举规则采用“全规式”投票,总票数为590票。其中,295名自民党国会议员每人一票,各地普通党员和“党友”(注册支持者)按比例折合成295张地方票。若候选人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过半数票即可直接当选;
如无人过半,则由得票前两名进入第二轮投票。第二轮投票中,295名自民党国会议员各持一票,47个都道府县自民党支部联合会各有一票,最终得票多者当选。
日本多家媒体调查数据显示,小泉在议员投票中领先,而高市在党员及党友投票中领先,官房长官林芳正也凭借近期稳健表现,支持率悄然上升,三人形成明确竞争格局。
候选人特点与优势
小泉进次郎:知名度高的“世袭政客”
作为小泉纯一郎之子,进次郎具有显著的家族政治资源与公众认知度,被视为与自民党旧派系有区别的“新面孔”,在无派系议员与重叠支持阵营中具有相对优势。作为现任农林水产大臣,在“令和米骚动”中推动多项稳定粮价政策,为其赢得不少地方好评。然而,他长期被批评“重形象轻实质”,且从政经验多集中于国内事务,缺乏外交与安全事务历练。怎样把公众人气转化为党内硬票,是其最大挑战。
高市早苗:保守派的明星
高市早苗为安倍晋三忠实门徒,右翼保守势力代表,主张修宪和强化国防。高市在保守派、右翼民众和部分基层党员中拥有稳固支持,其在国家主权、历史认知、安全保障等议题上的强硬立场得到这一群体的高度认同。
林芳正:经验丰富的稳健派
作为现任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具备丰富的内阁经验和跨派系协调能力,曾任外务大臣、防卫大臣等要职,擅于危机管理与政策统筹。相较于过度强调个人魅力或宣言式主张,林更以稳健、可预测、协调能力强的形象示人。
茂木敏充与小林鹰之则实力稍逊,民调支持率个位数,更多扮演陪跑角色,但其支持者在第二轮可能成为“关键少数”。
失误频出,选情生变
小泉进次郎与高市早苗近期均出现明显失误,冲击其原有优势:
小泉进次郎方面,“水军门”事件持续发酵。其竞选团队被曝光通过邮件要求支持者在Niconico平台刷好评并攻击对手,涉嫌组织秘密营销行为。小泉虽公开道歉并称不知情,但“小泉退选”一度成为网络热搜关键词,严重冲击其“清新”人设。
此外,他在近期一档电视直播中被要求以英语回答为何参选首相时,竟无法应对,与其哥伦比亚研究生学历及长期经营的国际化形象形成强烈反差,进一步加深公众对其“能力不足”的质疑。
高市早苗则因屡次失言引发争议。她声称“警方因翻译不足常不起诉涉刑事案件外国人”,又指责“外国游客踢踹奈良的鹿”,被批评排外和散布不实信息。
更严重的是,她长期质疑“村山谈话”中有关侵略历史的表述,并连续八年参拜靖国神社,其极右立场不仅招致邻国警惕,也引起日本经济界的忧虑。公明党代表斋藤铁夫也表示,若继任总裁理念与公民党中道保守立场相悖,两党联合执政将难以维持。
稳健优势在乱局中凸显
在前两名候选人频频“翻车”的背景下,林芳正的“稳健”形象愈发凸显。
林芳正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丰富的外交与内政经验。他曾担任防卫大臣、经济财政大臣、外务大臣等多个要职,并在岸田文雄与石破茂两届内阁中出任官房长官,拥有出色的统筹和危机管理能力。
因在执政当局陷入困境时,多次不分领域接任大臣职务,林芳正被戏称为“政界119”——既呼应其生日(1月19日),也凸显其“救火队长”的角色定位。
在对外关系高度敏感的当下,林芳正提出“稳定与务实”的外交战略,主张继续强化日美同盟,同时推动东亚地区的对话与缓和。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制度改革主张,显示出一定的改革意愿。
舆论普遍视其为“安全阀”型人物:对于不愿冒险支持小泉进次郎或担心高市早苗强硬路线的议员而言,林芳正被视为一个“低风险、高可信度”的选择。
林芳正能否胜出,关键在于石破茂派系选票的流向。石破茂本人在记者会上表态:“我衷心希望那些过去一年曾与我们共同奋斗的伙伴能获得广泛支持”,暗示支持小泉与林二人。两人也均表态将延续石破的政策路线,因此各自争取到部分石破系阁僚的背书。
若小泉因“水军门”等争议持续失票,这部分选票有望流向林芳正,成为其晋级的关键推力。此外,考虑到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可能于10月访日,小泉在外交经验上的不足进一步提升了林芳正的竞争优势。
选举态势预测及对华影响
由于五名候选人分流选票,难以形成压倒性优势,第一轮投票恐出现无人过半的局面。届时将由得票前两名进入第二轮投票,第二轮仅由295名自民党国会议员和47个都道府县支部联合会投票,国会议员票的权重大幅上升。
从当前态势看,小泉进次郎的议员支持率最高,若无意外将进入第二轮投票。若第二轮形成“小泉对高市” 的格局,凭借石破茂、菅义伟、岸田文雄三大势力的支持,小泉进次郎大概率获胜;但若是 “小泉对林芳正”,则情况会更加复杂,第三名及以后的支持者,可能会转向党内根基深厚、人脉广泛的林芳正,使其成为本次选举的“黑马”。
不同候选人当选将对中日关系产生差异化影响:高市早苗若当选,中日外交摩擦与舆论对立或将加剧;小泉进次郎主张“经济优先”,两国关系可能延续“经热政冷”的局面;林芳正以“知华派”自居,在外务省出身背景下,预计更注重沟通与协调,可能为中日关系提供相对平稳的窗口期。
在内外挑战交织的背景下,候选人的经验、稳定性与外交手腕成为关键考量。无论最终谁能胜出,怎样与在野党合作形成多数派以通过预算案和法案,怎样构建联合执政框架,都将成为执政初期的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