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钱的问题,是根不能卖。”
在湖南旅发大会上,一位日本收藏家看中了我国的非遗宝贝——辰河棕编傩面具,开口就愿出1200万元人民币购买,却遭到传承人杨汉明的断然拒绝。
1200万,多么诱人的数字?普通人几辈子可能都挣不到这个数。但制作这个面具的人,非遗传承人杨汉明先生,几乎想都没想,就摇了摇头。
他说:“不卖。不是价钱问题,是根不能卖。”
他担心的,是这门手艺、这面具背后的文化密码,一旦漂洋过海,就可能被拆解、被模仿,甚至被重新包装成别人的文化。到时候,真真假假,源头在哪,就说不清了。
“这是祖先的东西,不能从我手里断了根。”
文化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一个民族的呼吸。一旦被抽走,再多的钱也补不回来。
这些年,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自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像杨汉明这样的人,一次次坚定选择的结果。他们可能平时沉默寡言,但关键时候,能毫不犹豫地说出“不”。这不是小气,不是封闭,而是一种清醒。
我们可以交流,可以展示,可以欢迎全世界来了解。但文化的根脉,必须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每一件非遗作品,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基因,它们承载着千百年来先人的智慧与精神。这些无价之宝,不是商品,而是我们文化身份的象征。
杨汉明先生的拒绝,守护的不仅仅是一个面具,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尊严。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 appropriation(文化挪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传统文化被商业化和异化的风险。杨先生的清醒选择,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开放包容不等于放弃根本,文化自信来自于坚守与传承。
每一针每一线编织的都是文化记忆,每一刀每一刻雕刻的都是民族魂魄。这些非遗传承人守护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金钱有价,文化无价。当我们为杨汉明先生点赞的同时,也应该思考:我们每个人又能为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做些什么?
或许是从了解一项非遗技艺开始,或许是支持当地传承人的作品,又或许只是将这些文化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文化的保护需要代代相传的坚守,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珍视与尊重。
为杨汉明先生点赞!为所有坚守文化根脉的传承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