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回应做老房子微缩模型年入百万,200元变1万元?00后小伙靠老房子模型年入百万,秘..

200元变1万元?00后小伙靠老房子模型年入百万,秘密就在乡愁里!

您能想象吗?一堆成本才200元的材料,经过一双巧手摆弄,就能变成售价1万元的艺术品!这事儿就发生在山东00后小伙芦庆欢身上,他靠做老房子微缩模型,一年能赚上百万元。

为啥这么贵还有人抢着买?有位中年客户看到模型里还原的土炕和斑驳木门,当场转了5万元预付款。他激动地说:“我父亲临终前最想回的就是老宅,你们能还原他30年前的家吗?”

这些模型可不是简单的小玩具,它们精确到墙上的每道裂纹、门头的玻璃珠帘,甚至老式电风扇看起来都会“嗡嗡”响。有位上海客户特别要求还原弄堂墙角的青苔和晾衣绳上的蓝布衫。

小伙子用的是1:30的比例,连指甲盖大小的滴水兽都刻得栩栩如生。瓦片要手工雕刻上万次,这活儿没点耐心可真干不了。

现在城镇化发展快,中国城镇化率到2025年已经达到68.3%。每年消失的村落超过10万个,老房子越来越少见。很多人搬进新楼房,心里却放不下老家的记忆。

芦庆欢的客户中,42%来自拆迁区域。他们通过模型保存“再也回不去的家”。还有35%的订单来自老年人。北京一位78岁的王爷爷定制了四合院模型,说要让国外长大的孙子知道爷爷小时候住什么样的房子。

这小伙子的工作室可热闹了,团队建立了“中央厨房 地方工坊”模式。济南总部负责设计和3D建模,全国23个合作工坊完成组装和上色。每单还配专属工匠,通过视频和客户沟通细节。

别看现在这么红火,起步时他就是个材料工程专业的大学生,课余做做老家模型消遣。把第一件作品发到社交平台后,评论区瞬间被“这就是我家”、“泪目了”的留言淹没。

有人担心,这种商业化会不会让记忆变味?市场上已经出现了99元的“通用款老宅模型”。甚至有用AI生成虚假老照片接单的商家。

芦庆欢回应得很实在:“我们不是历史复原者,而是情感传递者。客户在意的不是毫米级的准确,而是打开盒子时那一瞬间的感动。”

如今这行当已经形成了区域特色,山东烟台主打北方四合院、重庆沙坪坝专注西南吊脚楼、广东潮州复刻岭南骑楼。整个领域在2025年获得了3.2亿元风险投资。

连大企业都盯上了这块香饽饽,宜家推出了“老屋系列”微缩家具,和模型厂商联名。科技公司则在开发AR模型和记忆NFT产品。

芦庆欢的团队正在研发“记忆元宇宙”平台。将来用户上传老宅资料,AI就能自动生成3D模型。通过VR技术“走进”虚拟老宅,还能与过去的自己对话。

小伙子展望未来时说:“2030年,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记忆博物馆’。那时我们卖的不是模型,而是通往过去的时光机。”

他工作室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们雕刻的不是木头,而是一个时代的集体体温。”这话说得真到位,那些老房子模型里装着的,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根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