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木棉亲子课堂 · 文 | 木棉妈妈
每日碎碎念
大家好,我是棉妈
前段时间参加朋友儿子的升学宴,席间所聊的话题大多都是孩子。
朋友说将来儿子大学期间想让儿子出国做交换生,另外一个朋友连连摆手:千万别送孩子出国,除非孩子能力很强了。
这个朋友接着说:送孩子出国,后果可能是你无法承担的,首先是高昂的学费,国外治安不好,你想让孩子住到安全的地方,那就得多花钱,我儿子上的国际高中,直接考的国外大学,在加拿大,住的是富人区,一年房租合算下来就得十多万,之前别人合租,可是到了国外,中国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团结,他合租的舍友一个是上海人,一个是重庆人,全程零交流。
其次就是就业问题,大多数出国的孩子都不愿意回国,我就这一个儿子,虽然是花了钱供孩子出了国,可后期他真的不愿意回来,我心里挺难受的,大概率将来是要自己孤老终生了。
在之前单位组织去过养老院做义工,养老院很多老人并不是无儿无女,而是儿女在国外留学而后定居国外,当时养老院院长也说过类似的话:别轻易送孩子出国,后果可能是你无法承担的。
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01丨
费用昂贵
并不是所有出国的孩子,家境都非常优越的,也有一些普通父母,希望孩子去国外镀金,这种情况下,父母就会节衣缩食供孩子出国留学。
之前有个女孩子在社交软件上提名带姓责骂自己的父亲是大X逼,一大早破坏自己的好心情。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钱,父亲节衣缩食供女儿在德国留学,女儿每个月花销也是不菲,基本每月都要花一万以上。
为了应急,父亲给女儿办了信用卡,但是叮嘱女儿:没有紧急情况尽量不要动用信用卡,生活费尽量控制在一万以内。
父亲看到女儿又刷了信用卡,就问女儿把这笔钱花在了哪里,结果女儿就不爽了:我就花几十欧买一些水果怎么了?非得大清早找晦气吗?
父亲想让女儿省钱一些,可女儿却觉得这是父亲清早找晦气。
墨菲定律说:任何事情都比想象中更难,任何事情都比想象中更费时间。
家长认为出国只是学费、生活费,甚至去中介了解情况的,中介为了促进家长下决心,也会直接把情况说的简单,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还记得机场挥刀砍向自己母亲的汪九刀吗?也是因为生活费问题,母亲一个人供他在日本留学读书,为了供他上学,母亲借遍了亲戚们的钱,一个人做好几份工,实在太吃力,便要求儿子适当减少生活费,或者自己打个工。
可儿子不理解母亲,他只觉得母亲不给钱,从机场下飞机便拿出刀刺向母亲。
让孩子出国留学,所有的问题都得考虑到,尤其是经济能不能支撑住,孩子一个人在国外也不容易,陌生的环境,异国他乡,想要自己打工也不容易,所以说,如果家境一般,孩子的资质也一般,咱可以选择省点钱。
孩子厉害的,直接去哈佛、伦敦大学做交换生,不仅不用学费,还可以得到全额奖学金,这类就算出国,也是给父母脸上争光。
02丨
接受晚年孤单
“国外的月亮就是比中国圆”,刚流行出国那些年,很多人回来都觉得国外好,甚至觉得国外的空气都更加香甜。
很多出国的学子最终都会选择留在国外,之前看到过一则采访,一个小镇做题家,凭着努力考上清华,因为表现突出,考上了哈佛的博士,目前奖学金足够自己学费、生活费,还可以在美国过得很好。
被问到将来毕业会不会回国,他回答得很含蓄:暂时选择在美国待几年。
原因就是待遇上的差别,在国外做相同的科研项目,或者去大学当教授,待遇最高只能达到70万,更普遍的则是五六十万,而在美国待遇折合人民币140万。
一方面是想要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外国留学的孩子们,接受了外国的思想,更注重自我,他们认为:父母养育儿女就应该不图回报,将来父母住养老院是应该的。
所以很多出国留学的人,将来定居国外,很少回国看望父母,到了晚年,父母就要自己面对这种孤独感。
之前看到过一则新闻,母亲卖房供女儿去日本留学,如今母亲病重,希望女儿回国探望,结果女儿拒绝了,面对记者的采访,女儿坦言:如果生孩子就是为了让孩子养老,那格局就太小了。
很多人说女儿不孝,这就是文化差异,接受了国外的思想,他们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缘分就是这几十年,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没必要为了父母而委屈自己。
所以送孩子出国留学,一定要提前想清楚,是否可以接受将来子女不回国,是否不惧怕晚年的孤单。
对此你怎么看呢?你会支持子女出国吗?
本文为棉妈原创, 图来源网络,公众号转载可联系授权,欢迎个人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
「 好文推荐 」
Hi,我是木棉妈妈,一位全职宝妈,专注分享育儿/成长经验,期待和你一起进步
【我的成果】
1、1000多篇10万 爆文
2、全网100万 粉丝
3、10年自媒体写作经验
4、通过写作成为会赚钱的全职妈妈如果你想和我一样成为会赚钱的全职妈妈,我们一起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