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六月底,十国防长齐刷刷到场,别说这是上合历史头一遭——就算放眼全球,也难得一见!董军一身戎装,“镇场子”的气势拉满。难怪不少人说,这场面,西方都得羡慕三分!
绝了,印度也真给面子。自2020年边境摩擦后,印度防长第一次访华。印巴两位冤家防长还能同台,搁以前,想都不敢想。有人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全球格局真要变天了?
1. 罕见全员到齐,背后各怀心思
先说个冷知识:这次上合组织国防部长会议,是十国头一回全员到场。伊朗刚和以色列停火,防长马不停蹄飞来青岛,第一句话就是感谢中国力挺。白俄罗斯“新同学”也上岗亮相,气氛火热得很。
更妙的是,印巴两国防长同框。这可不是简单的“合影留念”——这背后,是各国在试探、在博弈、在找新出路。
北约那边也在开会,巴基斯坦防长嘴上不留情:“北约搞排外,上合搞合作。”这话说得直白,意思就是:你们西方只会拉帮结派,我们亚洲人更讲究共赢。
2. 董军主持大局,中国话语权再升级
不得不说,这场会,中国是绝对的C位。董军开场就直怼单边霸权,旗帜鲜明地要大家抱团取暖。什么“互信、互利、平等、协商”,这些词听起来很官话,但背后的分量不轻——中国就是要凝聚起一股非西方力量。
这次董军还抛出“五个共同家园”的概念,什么团结、和平、繁荣……听起来像鸡汤?可惜,现实就是这么需要鸡汤——没有“团结互信”,谁都玩不转这盘棋。
最关键的是,董军跟印度防长辛格眉来眼去,气氛明显缓和。辛格还主动说:“中印是搬不走的邻居。”这话说得多实在!不谋求冲突、不想对抗,就是要找台阶下。你说,这不是给世界看的吗?
3. 印度变脸,承诺兑现,还是套路?
你要问印度为啥突然这么配合?很简单,现实压力大了。美国那边虽拉拢印度,但真要火拼,印度心里也没底。现在的印度,想要的是稳定——经济要发展,边界要安稳,老百姓才买账。
别忘了,辛格这是2020年以来第一次访华。更巧的是,6月23日,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刚刚来北京,说了三点:看重中印关系、妥善处理边界、力挺中国主办上合峰会。这一套组合拳,明摆着是给中国递话。
不过,印度媒体还是那副嘴脸,有的说“拒绝签联合声明”,还有的炒作分歧。可中国国防部直接打脸:“会议圆满成功!”——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割韭菜”舆论操作?
4. 上合扩容,区域安全的“连环套”
白俄罗斯这次首次作为成员国参会,别小看这一步——上合组织正在变大,区域影响力随之水涨船高。伊朗也不甘落后,防长专门点名中国,希望中国在中东局势里多出力。这是信任,更是期待。
反恐合作也是重头戏。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依然在边境游荡。塔吉克斯坦等国主动提议,要深化联动反恐。这不是喊口号,是真的要抱团应对外部压力。
说白了,上合组织如今像极了一场多方合伙的“连环套”。每个国家都想通过这个平台,找个更安全的靠山、一个更大的朋友圈。
5. 背后逻辑:东西方分野加剧,非西方平台崛起
我们也不用回避,当下国际格局就是两大阵营:西方玩小圈子,非西方抱大团。北约搞扩军、拉拢,嘴上说安全,实际是围堵;上合这边,讲多边、讲合作,既要安全还要发展。
董军的表现,凸显了中国在多边安全上的引领地位。十国防长全员到齐,这面子不是白给的。上合越来越像个“非西方联合国”,在安全、经济、反恐等领域有了更多话语权。
印度此番“兑现承诺”,未必是真心——但至少说明,单边强硬那一套,玩不下去了。中国的耐心和定力,终于等来了邻居的回头。
6. 未来走势:多边合作成常态,中国“稳坐钓鱼台”
怎么看?还是粗浅三点吧——
上合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正在快速提升,非西方世界有了更强的自信。中国通过这次会议,再次坐实了区域安全“主心骨”的身份,话语权水涨船高。印度的“变脸”虽然未必长久,但只要对话机制不断,边境缓和就有希望。
最后要说,国际关系这盘棋,永远没有终局。但这次青岛会议,无疑又给了我们一课:不怕有分歧,就怕没平台。只要大家还愿意坐下来谈,世界就还有希望。
至于西方的那一套“拉帮结派”,会不会终有一天被边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