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商务部那个公告,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我看完真是感慨万千。公告说,要对美国来的两种模拟芯片搞反倾销调查。
说实话,这事儿真不是我们没事找事。我看了眼数据,心里咯噔一下。从22年到今年,美国卖给我们的这类芯片,数量涨了快四成,但价格呢?直接给你腰斩!德州仪器有些芯片,两块多钱的东西,硬生生卖到一块一。
这是什么概念?这根本不是正常的市场竞争,这就是一场价格屠杀。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用低价冲垮我们刚刚起步的本土企业,让你连研发的钱都烧不起,最后彻底趴下,他们再回来舒舒服服地收割市场。这招太狠了,简直是釜底抽薪。
但时代真的变了。美国可能还以为我们是那个在后面苦苦追赶的学生,可他们没料到,我们有些科目已经悄悄毕业了。
这次我们敢出手,底气在哪?就在于国产替代,已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打实的成果。
你看看圣邦股份、思瑞浦、纳芯微这些咱们自家的尖子生,手里都攥着上千款产品。很多性能,已经能跟德州仪器(TI)、亚德诺(ADI)掰手腕了。圣邦的产品进了比亚迪的供应链,纳芯微在光伏领域占了一半市场,思瑞浦更是打入了特斯拉。
更别提华为海思那记重拳,今年的AC9610芯片,精度和采样率直接撕开了美国三十年的技术垄断。消息一出,ADI的股价应声大跌。
这就是我们的底气。当你在消费电子、新能源这些领域,国产化率已经冲到40%甚至50%的时候,你就有了谈判桌上的筹码。当比亚迪、宁德时代这些下游巨头,为了供应链安全,明确提出要提高国产芯片比例的时候,整个产业的生态就活了。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国产替代行了吗?
我认为,这个问题已经不是行不行,而是怎么走得更快、更好的问题了。这次反倾销调查,就像是在自家院墙上加了一道防护网。它不会瞬间解决所有问题,美国企业也可能会想办法绕路。但它传递了一个极其强烈的信号:那个任由你倾销打压的市场,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场博弈,是为我们自己的优秀企业,争取一个公平竞争、健康成长的空间。这口气,我们憋了很久,现在,终于能理直气壮地把它喊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