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允斌》,此词条收录于09/28,仅供参考
刘允斌(1924年--1967年11月21日),原名刘保华,又名克里姆允斌,出生于江西萍乡安源煤矿,湖南省宁乡县人,中国党员。刘少奇与何宝珍的儿子。中国核化学专家。
1939年,刘允斌由组织派往苏联,并被安排在国际儿童院学习。1945年,高中毕业并加入苏联。同年考入莫斯科钢铁学院冶金系,后转入化学系学习。1951年考入莫斯科大学化学系研究生班。1954年,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此后作为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留在苏联工作,并继续进修原子能专业。1956年,刘允斌舍去化学方面的研究,转到苏联地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所,开始向原子能尖端科学领域进军。1957年10月,刘允斌回国。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刘允斌负责筹建原子能所103工程。1962年3月,刘允斌首次从辐照过的研究堆燃料中提取出人造放射性元素--钚,满足了当时的科研需要。同年被调入202厂,参加轻材料的科研攻关工作,后担任轻化工研究室(即第三研究室)室主任。在他的领导下,三室先后攻下同位素分离的理论计算方法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关,建立起从原料到成品的化学、光谱、质谱等分析方法,并写出科研成果报告100多篇,为轻材料的生产线顺利投产做出了贡献。1967年11月21日晚,刘允斌离家外出,第二天早上,他的尸体在铁路上被人发现。
刘允斌在研制核燃料元件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4月15日,刘允斌获得由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颁发的“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