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印度双效片与国产同类产品相比有何优劣?全方位对比解析,中国和印度是不是世界上两个最相似的国家?

本文目录:

中国和印度是不是世界上两个最相似的国家?
10 印度双效片与国产同类产品相比有何优劣?全方位对比解析

联系V信【50051246】

中国和印度是不是世界上两个最相似的国家?

      不是,中印是最相反的。

      中国讲求现实主义、实用主义,不讲求精神胜利学。古代中国不是没有讲求精神胜利学的人或朝代,只不过这些人国朝代很快都被灭亡了,剩下生存下来的都是现实主义专家、实用主义大师。

      古代中国长期以来的正统意识形态——儒学——就是非常现实主义、实用主义的,尽管在社会层面具备了宗教规训民众的功能,却缺少西方(这个西方包括印度)宗教中的其他特质,比如对彼岸的关注,属于一种高度世俗化的、无神论的宗教,而古代普通民众即使是在拜佛等迷信行为中,也主要是出于一种实用主义的现实需求。

      印度讲求精神胜利学,不讲求现实主义、实用主义,主要原因是古代印度被入关次数太多了。古代印度的历史就是一场接连不断被入关的历史:从最初的哈拉帕文明、雅利安文明、亚历山大东征,到近古的德里苏丹国、莫卧儿帝国、大英帝国,印度历史上每一次奠基性、开创性、转折性的重大时刻,都是一次新的被入关。事实上,印度这个国家是以被入关立国的,它本身的存在就是连续十几次被入关的结果。

      中国在历史上被入关两次:大元和大清。大元自己不太行,不到一百年就被驱逐鞑虏了。大清是唯一真正意义上入关成功、可持续入关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和唯一一次印度式地被入关产生的朝代。假如大清存在了三百年,之后又被一个新的大清入关了,然后这个过程重复十次,中国大概就变成印度了。

      印度的精神胜利学之所以存在且十分强大,就是因应了印度历史上被入关入到麻了的现实境况,我之所以称之为“精神胜利学”而非“赢学”也是借鉴了《阿Q正传》中阿Q在现实生活中输麻了却幻想自我安慰自己赢麻了的“精神胜利法”。这种行为模式实际上是重度心理创伤的表现,许多个人如果在生活遭遇了重大挫折,也会产生这种应激反应。印度由于在历史上多次遭遇重大挫折(“被全面入关”),因此产生了全民族的应激反应,甚至围绕这种应激创伤反应直接诞生了一整套文明和宗教。

      印度的精神胜利学有内外两个表征,外就是婆罗门社牛的赢学ppt雄辩术,这一点从英美学术界到国际职场到世界政治舞台上都清晰可见,内则是达利特贱民的“不怕,有来生呢”的佛系自我安慰法。二者结合,形成了独具印度特色的以宗教为主、以种姓为辅的宇宙究极赢学,一种超脱...之外,根本不食人间烟火的强大文明底色。这种强大文明底色帮助印度在多次被入关,多次输麻了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健康的、乐观的心态。

      这也是为什么,从公元877年起,吐蕃帝国崩溃后,在接近四百年的“支离破碎”时代,吐蕃地方重新接受了来自印度的佛教,并发展出了一整套精密的吐蕃佛学体系,实际上为的就是应对自身社会土崩瓦解后的输麻了的历史创伤。这种全社会、全民族、全文化的重度应激创伤反应也让吐蕃快速印度化,再也无法形成自身的统一朝廷,反而借助外力,极力维持一种低级的、落后的、崩而不溃的农奴制状态。心甘情愿地被大元、大清主宰,十分费拉不堪。在这个意义上,吐蕃是低配版的印度,吐蕃旧贵族中的投敌叛国者居然跟印度亲近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中国缺少印度的精神胜利学,主要原因就是被入关的次数太少,而且每一次最后都能驱逐鞑虏,因此受创伤的程度太轻了,心态没有崩,自然也就不需要赢学了。

      如果中国在中美竞争中失败了,未来的中国可以考虑一下研究精神胜利学。如果美国在中美竞争中失败了,我们要准备见证美利坚精神胜利学的全面繁荣。目前看来,川川已经走上了赢学的路,只不过刚起步,还没法跟印度这种老手相比。建议川川多去印度,跟莫迪取经。

中国和印度是不是世界上两个最相似的国家?

      不是,是最相反的。没有比中印两个民族更相反的民族。

      如果做一件事成功的期望是70%,中国人才会出手。如果做一件事成功的期望是20%,印度人就会出手。印度人出手的原因,不是计算出了那个20%,而是他真心认为他有80%的赢面。最搞笑的是,他这么估计的原因,是在假设上把敌人的行为方式设想成最有利于他的情形。

      我认为这是中印两个民族最大的区别。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人的业绩比印度人好,但印度人反而还瞧不起中国人。中国人心里总想着敌人很强,我要再算一算;这种谨慎,在乐观的印度人眼里是孬。

      综上,风险偏好以及在评估时的保守程度,是中印两个民族最大的不同。

      东北人有一个词叫“虎”。虎的本质,就是把风险偏好拉高。其实“虎”对我们的民族性格来说,真的很互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