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套同事工作内容三次投放...“真话水”!法院判了
日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公布一起欺骗他人吸毒案,被告人李某三次给同事小王的杯中投入“真话水”,受到刑事处罚。
李某在一次出差期间,在酒吧偶然接触到“真话水”。李某想要试验真假,选择了小王作为试验对象,试图套取小王的工作计划。一天晚上,李某约小王吃饭,趁机在他的杯子里滴入“真话水”,随后倒入菊花茶,欺骗小王饮用。不久后,小王出现头晕、失去意识等症状,并于次日前往医院就医。小王回忆起之前与李某两次吃饭后,也同样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因为是熟人作案,直至第三次出现相同症状,小王才有所怀疑。
经查,李某所携带的“真话水”,成分为氯硝西泮、赛拉嗪,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中氯硝西泮属于国家管制二类精神药品,兼具药品、...属性。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李某欺骗他人吸食...,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欺骗他人吸毒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来源:中国禁毒、光明网
为给聚会助兴,他们擅自在饮料里添加……
“很安全”“放心喝”“可以启发灵感”
哄骗、引诱吸食...的花言巧语
万万不可相信
和鹏法君一起来看看这个案例
案情简介
杨某、刘某、林某均系某酒吧员工。2023年9月,三人邀请朱某等四名同事下班后一同聚会,林某提前预订了民宿套房。众人抵达民宿后,杨某为助兴,与刘某一起为聚会人员调制添加了...胶囊粉末的果汁、咖啡饮料,并声称“只是加了兴奋剂,没问题,很好喝,会很开心”,劝大家放心饮用。之后朱某等人不同程度地感到头晕,陆续返回各自房间,一致怀疑饮料中含有...,遂向公安机关报警。杨某、刘某、林某知道有人报警后在现场等待,被公安民警抓获。
经鉴定,聚会人员的头发与尿液中均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各人所喝饮料及所用瓶子、杯子等均检出...成分。后公安机关对杨某住处进行搜查,发现疑似混有...的保健品。经鉴定,检出...、甲基苯丙胺(...)、氯胺酮成分。
法院审理
被告人杨某、林某、刘某无视国家法律,欺骗他人吸食...,其行为已构成欺骗他人吸毒罪。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杨某起主要作用,系主犯;被告人刘某、林某起次要作用,系从犯,依法应当减轻处罚。被告人杨某、林某有自首情节且认罪认罚,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杨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刘某有期徒刑六个月、林某拘役四个半月,分别并处罚金三千元。
鹏法君说法
本案中,杨某在他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调制含有...成分的饮料,欺骗他人吸食...,构成了欺骗他人吸毒罪。被告人这种自以为是的“助兴方式”,不仅严重损害了他人的身体健康,而且破坏了社会管理秩序。
鹏法君提醒,公众应提高警惕,对于任何形式的...诱惑都要坚决拒绝。切勿为寻求一时刺激,受他人引诱尝试...。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不轻易接受陌生人递上来的食物和饮品,在公共场合要看管好自己的水杯等物品,避免误食沾染...,谨防遭受不法侵害。如果不慎饮用了“加料”饮品,出现眩晕、兴奋、浑身无力等异常反应,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求助。
法条链接
向上滑动阅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五十三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强迫他人吸食、注射...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的,从重处罚。
*&供稿:龙岗区法院,作者:陈雄才,来源:深圳市中级人民法,图片:网络
(放到你圈子里,朋友们会感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