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 真实反馈:印度双效片效果令人满意,印度真的有部分中国新闻上说的那么落后吗?

本文目录:

印度真的有部分中国新闻上说的那么落后吗?
299 真实反馈:印度双效片效果令人满意

WEI信【50051246】

印度真的有部分中国新闻上说的那么落后吗?

      对郭杰瑞在印度拍的一个视频印象很深,他去一户人家采访,主人说印度平等友善没有阶级歧视,他本人对家里的佣人非常好,但他连佣人的名字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不给佣人发工资,觉得给佣人一口饭吃一张床睡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而且佣人本人真的没有名字也不知道自己的年龄跟生日。。。

中药为什么不做双盲实验?

      我们曾经非常积极的推动过中药临床大样本双盲对照试验,只不过这件事办砸了

      2001年,美国FDA出台了《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Guidance for Industry BotanicalDrug Products),就是给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药过审开一个“方便之门”

      在此之前中药想要在FDA申请新药临床试验(IND),都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

      1、必须明确药物的化学成分

      2、必须明确药物的药理逻辑

      这就是FDA所谓的——IND两原则

      而2001年出台的《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直接废除了“IND两原则”,中药可按照植物药品类申请,既无需提供化学结构IND,也无需明确药理性质,只要证明临床有效即可

      等于是美国人给中药过审降了一个门槛,用远低于西药的评审标准来评价中药,所以中药在标准上首先就是“低标准”的

      当然和题主所说一样,我们自己认为中药的效果棒棒哒,既然你们给中药降低标准,拿这次高低得让你美国人看我们中药的“神效”

      因为《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早在1996年就开始“吹风”,所以我们很早就开始准备中药进军美国,搞了一系列准备工作

      1999年,当时的国家科委(如今的“科技部”)提出来一个叫“中药走出去战略”计划,即所谓的“敲开FDA大门”

      计划内容是认真挑选几款国内知名的、临床效果好的、安全性高的、使用时间长的中成药,给政策、给补贴、给渠道去美国集体闯关FDA,申请中药在美按照药品标准上市销售

      随后现后保送了10款中成药前往美国FDA“敲门”

      这结局我们就不多说了,一句话涵盖之那就是——全军覆没

      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款中药,通过《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还得是自降标准完成美国FDA的评审

      啪啪打脸了属于是

      那么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我们自认为“效果这么好”的中药,到了美国却“全军覆没”?

      其实美国人并没有为难我们,根本问题依然出在我们的中药身上

      第一个问题就是,中药的多批次差异

      我们送审FDA的中药里,出现了不同批次成分差异的问题。就是同一款中药不同批号中,所含有的成分有差异、比例有差异,这都不说化学成分上的差异了

      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临床试验终点时的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

      你想象同一款中药,你今天吃的和明天吃的除了名字上一样,其中的内容物差异达到了几乎是两种药物

      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理解,毕竟药物原材料是植物,植物在种植、生长、采摘过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最终导致同一种植物不同批次生产出来的中药存在差异

      假设FDA今天给你A批次的药物过了审,回头发现你上市的药物和过审药差异巨大,这怎么给你通过?

      第二个问题则是第一个问题的衍生,那就是临床疗效的一致性问题

      刚说了植物药来自天然,成分复杂,批次间存在难以消除的差异,当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临床终点时,那么中药盖如何控制这种差异,并证明足以确保临床疗效的一致性?

      举个例子,某中药的IND通过了FDA的审查然后准许上市销售,但消费者实际买到的中药却因为成分差异导致无法复现IND的疗效

      同一种药物,试验的药和上市的药不是一个东西,这岂不是荒唐?

      对于中药而言,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保证不同批次的上市药品与三期临床研究中使用的药物批次,都能达到一致的治疗效果

      搞不定这个,你吹嘘什么“效果”都白搭

      第三个问题也是组后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临床试验设计问题

      此前说了我们选择的都是“最安全”的中药,而不是“最有效”的中药,这就触及了IND的另一个问题

      《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明确指出只能在空白对照试验(不对实验对象做任何处理)存在伦理学问题时,才可考虑采用阳性药对照的研究途径

      这意味着只有当疾病严重程度已经威胁病人生命健康的时候,中药RCT才能用已证实的有效治疗方法作为对照药

      可药效最容易体现反而正是一些急重症,而我们推荐去的中药则以“安全”为主而非“疗效”为主,这就导致无法通过阳性(确认有效的药物)来对照中药的有效性,试验的“灵敏度”大幅下降

      也就是说我们认为足够安全的中药,但在疗效上却没有那么明显;可那些疗效上明显的中药,却因为巨大的风险而可能过不了IND

      迄今为止我们也没能找到这之间的平衡点在哪里

      所以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为什么中药不做双盲试验?

      其实我们是做的,但问题在于我们一般会采用降低标准的双盲临床试验,否则会出现大量的中成药无法得到批文无法上市,这对于中药的“复兴”来说是个障碍

      而且即便是FDA用降低标准后的试验标准,我们也送了临床上被认为最有希望的中成药去闯关标准,可结果依然是一败涂地

      所以国内我们对于中药的临床试验标准只能是比FDA降标后还更要更低的标准,在样本量、对照组设计、终点目标设计、试验周期等方面,中药都是全方面的“低标准”

      感兴趣的可以看我此前的文章

      ……不过在自娱自乐自+我麻痹这方面,我们的中医界从来就不逞多让

      2024年第四届世界中医药大会,我们的中医界就宣布了这样一则决定——

      ……

      双盲是啥?可以吃的吗?

中药为什么不做双盲实验?

      自从印度人口世界第一,出现了有意思的结论。阿三,恒河水+牛尿,人口14.5亿;东大,中药,人口14.1亿。所以药效上,恒河水+牛尿>>中药。

      想起以前总有人说,因为中药,东大人口才世界第一,也算斗转星移吧!

印度真的有部分中国新闻上说的那么落后吗?

      我记得是在知乎还是在啥别的贴吧看到的一个吧友自述:

      他说自己去印度出差,很自然的就拉肚子了。最开始一直拉,后来吃了药稍有缓解,但还是时不时拉肚子。最后好不容易挨到了回国,去医院一检查医生说你这个病很罕见,他问是咋回事,医生说是某种细菌感染。他问细菌感染拉肚子不是很正常么?你为啥说罕见呢?

      医生说:理论上这种细菌只存在于粪便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