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富十几
编辑|章鱼
这个时代总有人唱衰爱情已死,但传说中的真爱又总会不请自来。
让人意外。
9月初,一场被互联网冠名「老登为爱大迁徙」事件,泛起了不小的涟漪。
先是一个山东临沂大爷,只身一人坐火车抵达吉林白城,在火车站对面的“优润宾馆”苦等3天,始终没见到想见的人;
再是一位黑龙江九旬老人,任凭家人怎么阻拦都执意要前往白城寻觅心上人。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大爷大叔大哥正在奔赴白城的路上。
一开始,所有人都想不明白:白城到底有谁在啊?
这些中老年男性为何集体奔向白城?
中老年网恋,结局都是被骗?
任谁都没想到,这些大爷大叔们的网恋对象竟是同一个人——
白城大姨。
网名“被刺痛的心”,可以说是互联网中老年情感赛道的新晋魅魔。
自打今年3月份离了婚之后,白城大姨似乎铁了心要在网上闯出一片天地。
大姨的战术相当质朴,每天就是含情脉脉对着镜头自说自话:
“你啥时候来白城?我去车站接你,咱一块吃个饭吧,带你去见见我妈。”
“你怎么还没来呢,等见面的时候亲你一口,别不好意思,咱俩是对象关系。”
“咱们见一面吧,总这么聊天也不行。”
在年轻人看来,大姨也是跟上潮流玩上抽象了。
但屏幕另一边的中老年男性却全都当了真,他们误以为这位好妹妹是在跟自己一对一私聊。
于是一夜之间,从全国大小县城开往佳木斯的火车上都站满了有故事的老头。
老头们意气风发,都想给白城大姨一个家。
火车票候补的速度,压根赶不上老房子着火的速度。
甚至有好事儿的网友去查了查,发现白城火车站对面的宾馆开始坐地起价。
有大爷在白城的宾馆等了五天,还是没等到大姨来接他。但他丝毫不怪大姨薄情,只怪自己老了,跟不上通讯技术的更新。
很快就有网友发现,这位痴情大爷的账号首页几乎都是跟不同的互联网美女合拍的视频。
大爷的心尖尖上站满了人,白城大姨只是其中之一。
大姨显然是吃定了这波老头红利。
很快就在账号橱窗里挂上了一些小商品,比如售价两块一的爱因斯坦的脑子。
大爷们上一秒刚下单了“脑子”,下一秒就进了大姨的直播间无脑打赏。
“八百老头奔白城”的事情发生之后,大姨的账号悄无声息地被封禁了。
那一天大概是无数老头的不眠夜。
其实这事并不稀奇。
两年前,捕获大片中老年妇女芳心的“秀才”、迷倒一众中老年男性的“一笑倾城”余威犹在。
有七旬老太背着鸡蛋跑了一千多里地,就为了见见秀才这个好弟弟,还好半路被好心人报警送回了家。
还有网友称,一笑倾城的榜一大哥疑似为她消费了2000万。
2023年8月,两大中老年魅魔直播PK。
有数据显示,这场世纪之战吸引了超两千万人在线观看。
走过路过的无不惊呼“俩人能把一个省的养老金干没”。
自那之后,互联网人尽皆知:
中老年群体的爱从不止于口头,要么真金白银打赏,要么奔赴千里见面。
有人说这些中老年人是异想天开,但他们自己觉得:
权当是拿养老金造一个梦。
大部分恋上情感博主的都是县城乡镇的中老年人,他们不懂什么是泼天的流量,只相信这是命定的缘份。
网线不是网线,而是月老的红线,将天南海北的两个知心人牵到了一起。
这可急坏了家里的小辈,在年轻人看来:
有无数事实证明,中老年人网恋只有被诈骗这一个下场。给主播打赏只是另一种上当受骗的形式。
年轻人在信息时代如鱼得水,想恋爱的足不出户也能靠左划右划匹配上合适的对象;
不想恋爱但有情感需求的,也可以把钱投入直播、追星、找cos委托来作为恋爱代餐。
但以上任何一种行为放到中老年人身上,就是出格。
更别说那种一把年纪还为爱走天涯的,在多数人看来只是荒谬,可笑。
县城中老年人的互联网爱情,已然成为一种全网调侃的景观。
别笑那个为爱走天涯的中老年人
世界仿佛总是属于年轻人和更年轻的人的,是属于城市和超一线城市的。
县城中老年人一旦和“网恋”相勾连,便会自动在闲言碎语中被贴上“老不正经”“见识短容易被骗”等标签。
可抛开伦理和被骗的条条框框,在真实的县城中老年爱情故事里,藏着某种炽热的勇气。
亲戚们的桃色八卦,总是让@阿苔 记忆犹新,而在她高中时就突然消失的小姨,一直是桃色暴风眼的中心。
“小姨四十多岁的时候卖掉县城地下商场里开了十几年的铺子,抛下共同生活十几年的小姨夫,跑去南方和她网恋的男人奔现了。”
“网恋的男人是河北人,在南方工地打工。半辈子没出过东北的小姨,为爱下南方,在男人干活的工地食堂做饭。”
“再次见到小姨是在姥姥的葬礼上,她带了男人回来帮忙,我尴尬地不知怎样称呼。小姨在饭桌上滔滔不绝讲述着自己的南方见闻,她比我记忆里苍老了许多,但似乎生命力不曾减弱。”
“小姨不顾家人们的反对,和男人回了南方。听大人讲,小姨后面又网恋了两个男人,去过广州务工,几年后又回了东北。”
“回到东北的小姨又和小姨夫在一起了。”
“日子看似平静,可亲戚和邻居的闲话从未断绝,有人把小姨的经历当丑闻,我却觉得有些传奇,甚至在如今我长大后,在情天恨海里翻腾过之后,暗自佩服她的勇气。”
@小洁 的高中班主任,在县城一所中学教书,五十多岁没结过婚,性格古板,同学背后都叫她“灭绝师太”。
退休后,班主任网恋了一个广西的男人,没视频过,打电话时口音也很难匹配上。只是因为男人书法写得好,在短视频平台发了自己的书法作品,班主任便为此倾心,带上自己全部的家当坐火车奔现了。
“那年教师节和她通话,她跟我印象里那个严肃的老教师完全不一样了,整个人开朗了很多。我问她还打算回老家县城生活吗,她说从上火车那一刻,从放弃自己过去几十年的过往、社交圈的时候,就没打算回去了。我没多说什么,只觉得在老师身上,一团压抑了几十年的幸福的火,烧起来了。”
是的,这些县城中老年人对爱情的追逐,不再是“幸福像花儿一样”四季轮转、缓慢开放。
《爱如火》也不只是幽默的网络歌曲,而是更适合县城中老年的爱情乐章。
中老年人成了比年轻人更加猛烈追逐爱情的一批人。
年轻人是「爱情唐僧」。
嘴里喊着智者不入爱河,纯爱已死,“不搞爱只搞钱”成了某种共识。即使搞爱了,也不敢确定关系,在八百种恋爱状态中犹豫、游离。
以前是“花束般的恋爱”,现在是“花圈般的恋爱”,可能连花圈都会消失,因为某一天,爱情都不再值得祭奠。
对于年轻人来说即使动心,也是赶路要紧。
王权富贵,戒律清规,去西天赶路取经完成自我实现,都是比爱情体验更重要的事。
中老年人则是「爱情夸父」。
爱情如太阳,可以成为追逐的全部。
心动是他们还热烈活着的唯一证明,他们不掩饰欲望,他们只忠于内心。
努力进入哪家公司?努力成为哪个阶级的人?不再是他们的目标。
他们更想成为自己,一个渴望爱情的鲜活个体。
遇到看不上眼的,他们会直截了当地说:你不是我的菜,我就是这么坦率。
遇到看对眼儿的,他们的示爱也相当直白,不避讳肉身欲望,也能谈灵魂共鸣。
这些毫不起眼的中老年人,从社会生产的战场里退下,成为一些标签:
原生家庭里的父母、广场舞大妈、公园大爷。
但同时,他们也是为爱狂飙的勇士,是拥有孤注一掷的勇气,然后纵身一跃的爱情狂徒。
写到这里,我在思考一个问题:
为啥这些中老年人会有这份爱情生命力?
有人说是因为老了就闲了,只是在爱情里发挥余热。
有人说是社会的语境让他们感到陌生,孤独驱使他们开始行动。
但我不想再用怜悯的叙事去分析他们。
与其问他们为何拥有这份炽热,不如我来叩问自己:
为什么更勇敢追爱的反而是中老年人?
为什么这场互联网爱情的盛大狂欢里,
年轻人总是小心翼翼?
抛开道德和伦理不谈,我钦佩他们这份令人动容的勇气。
我也想起几年前看到的一位网恋老人。他被挂出来的聊天记录,在那时被很多人当作笑料,可今天看,我却觉得是久违的浪漫:
“我的高血压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你不必担心。从今天起,我的余生都将为你而活。”
RECOMMENDED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凤凰WEEKLY」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为了更好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