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骑手交通安全码变红将被限单,上海外卖小哥23条罚单未处理,遭遇“红码”停单!交..

手机屏幕上刺眼的红色代码,不仅意味着配送生涯的暂停键,更成为这座城市对交通安全划下的坚硬底线。

吴江路上的外卖骑手王先生每天出发前都要做一件事:打开随申办APP,检查自己的“交通安全码”是不是绿色。在上海,这个由绿、黄、红三色构成的二维码,已经成为近20万快递外卖骑手上路行驶的“电子身份证”。

今年4月,上海推出全国首创的外卖骑手“交通安全码”系统。新入职骑手必须“绿码”才能从业,而屡教不改的 “红码”骑手会被列入行业“禁限名单”,责令平台企业对其“停单”。

01 三色安全码:骑手命运的“红绿灯”

面对快递外卖行业骑手群体规模大、流动性强的管理难点,上海公安交管部门打破了数据壁垒。他们建设完善了“快递外卖行业非机动车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将全市快递外卖骑手、车辆、企业及相关交通违法、事故等数据全量汇聚至系统。

这个系统不仅提供宏观数据,还能对企业、站点、骑手的交通安全情况进行精准“画像”。上海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总队勤务支队副支队长岑伟龙解释,平台通过关联分析多项数据,可自动生成“高风险企业”“违法高发站点”和 “问题骑手”清单。

系统对骑手的安全评估有一套明确的规则。使用合规专用号牌车辆且无未处理交通违法或有责交通事故的骑手将获得“绿码”。而存在1至3起未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或当月累计交通违法行为5起以上的骑手,则被标记为“黄码”。

最严重的是“红码”骑手,评定标准包括:当月使用电动三轮车或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因未使用悬挂专用号牌车辆被处罚2次以上、存在4起以上未处理违法行为等。

02 红码后果:从警告到“停单”的严厉处罚

“交通安全码”从今年4月施行以来,已有420余名“问题”骑手被纳入过行业“禁限名单”。对于收到红码的骑手,系统会立即将其列入行业“禁限名单”,并责令其所属平台企业对其“停单”。

这些骑手在符合“绿码”标准前,各大平台企业都不会对其派单。这种跨平台的联合惩戒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了问题骑手“换个平台继续干”的可能性。

对于不依法履行交通安全管理义务,放任骑手乱骑行,导致交通违法高发或发生人员伤亡交通事故的站点和企业,公安交管部门将第一时间启动深度调查工作,并依法进行源头查处。

今年以来,上海已查处问题站点203家次、企业13家次,形成了“路面执法”与“源头管控”的治理闭环。

03 平台响应:算法优化与安全激励并行

为拧紧责任链,上海公安交管部门紧盯“企业—站点—骑手”三个层级。针对群众关心的骑手因赶单而违法的情形,新修订的《上海市同城配送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自律公约》专门明确:配送站点的业务考核与安全等级关联挂钩,企业对站点的业务考核等级不得高于安全等级。

这一规定促使企业优化配送时限算法和配送路线规划,为骑手安全守法骑行夯实基础。

04 骑手心声:安全与生计的平衡之道

对于这一新政策,骑手们的看法不一。傍晚5点左右,在静安区吴江路附近,记者随机采访了13名外卖员及1名快递员,其中对“交通安全码”有所了解并获得的在半数以下。

饿了么骑手王先生展示了自己的“绿码”,但他表示目前暂未感受到“交通安全码”对自己的业务有实质上的影响。而另一位饿了么骑手袁先生的“交通安全码”是...,他坦言自己之前有违反交规的行为。

在他看来,“交通安全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方面,提醒骑手遵守交通安全。

极兔快递的杜先生告诉记者,近期公司大力宣传“交通安全码”的相关文件,但尚未硬性规定必须“持码上岗”。对于“屡教不改的‘红码’骑手会被列入行业禁限名单”的规则,杜先生表示担忧。

上海骑手交通安全码变红将被限单

05 法律视角:从业禁止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红码”骑手会被列入行业“禁限名单”,从法律角度看存在争议。这种因交通违法而禁止从事外卖快递行业的做法,涉嫌侵犯骑手的劳动就业权。

最新修订的《上海市同城配送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自律公约》仅仅是行业公约,并非法律法规。在《自律公约》的条文中,也没有“红码”骑手会被禁止从业的规定。

如果将交通违法与骑手从业资格绑定,可能引发处罚是否公平的问题。试问,如果其他职业的人骑电动车频繁发生交通违法行为,是否也要剥夺其职业资格?如果其他行业的人员不会因为交通违法而丢掉工作,为什么外卖快递员就要因此丢工作呢?

法律界人士认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公权力行使从业禁止的法律武器时应保持谦抑性。如果外卖快递行业确实需要“从业禁止”,也应该由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定,而不应由地方自行“探索”。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海涉快递外卖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及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14.8%和42.9%。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骑手开始放慢车速、遵守交规的日常改变。

在静安区吴江路,一位外卖骑手等待取餐时告诉记者:“以前总是拼命赶时间,现在看到绿灯闪烁,会多等几秒。”他的手机屏幕上,绿色的安全码格外醒目。这不仅是一个通行证,更是这座城市在效率与安全之间寻找平衡的缩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