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充电宝,失控的充电宝正引发众怒,连锁反应愈演愈烈

▲ 点击上方“马江博说趋势”,再点击右上角的“···”,选择设为星标,文章每天自动推送

“失控”的充电宝

我是马江博,关注我,看清趋势与财富。

充电宝危机,愈演愈烈。

一方面,充电宝几乎是必需品,手机甚至是有些人的“第二生命”,而充电宝则是给“第二生命”续命的。

另一方面,充电宝在某些场景如果变成“充电爆”,危险极大。比如,学生宿舍的床头、飞机客舱的行李架上。

而这场充电宝危机,恰恰是从这两处发源的。

6月初,北京联合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21所高校相继发布通知,要求排查并停用罗马仕20000毫安充电宝,因为已发生多起自燃案例并导致财务损失。

开始时,罗马仕还没当回事,声称产品通过3c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且未收到北京市教委的风险通告。

但很快,6月16日,罗马仕宣布召回2023年6月5日至2024年7月31日制造的部分移动电源,涉及三款型号,共计491745台。

事态迅速升级。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在官网发布了一则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民航的禁令早有预兆。在今年的3月20日,杭州飞香港的航班上,客舱内发生起火,初步调查原因是由一枚罗马仕品牌20000毫安充电宝热失控所引起。之后,杭州飞深圳、舟山飞揭阳航班上,也发生了类似险情。

充电宝危机从行业内部溢出至公共安全领域。

除了罗马仕,国产移动电源龙头安克公司也发布了召回公告,宣布在国内召回7款共计71万台充电宝,而在美国市场更是召回115.8万台。随后,绿联、倍思、小米等多个头部充电宝品牌也陆续卷入其中,这些品牌旗下相关产品3C认证被大面积暂停。

事态开始变得混乱、失控。

一筐筐花花绿绿的充电宝被截流在机场安检口,出差的打工人着急手机电量所剩无几,网上关于“什么样的充电宝能带上机”的攻略到处都是。

更令人破防的是,充电宝有“召”无“回”,因为快递公司担心安全问题拒收。

罗马仕和安克给出的最新召回方案是,先把充电宝电量耗尽,然后给它泡24小时盐水,让充电宝彻底放电并安全钝化,再拍视频或照片传给客服即可获赔。

消费者手足无措,充电宝厂家损失惨重,那危机的根源到底在哪?

这次的召回事故中,不管是安克还是罗马仕,都把矛头指向了充电宝的核心部件:电芯。

充电宝主要由电芯、电路板、外壳构成。作为核心部件的电芯品质对于充电宝安全来说至关重要,决定了产品的安全底线。

罗马仕、安克、绿联、小米和倍思等移动电源品牌,均有采购一家名为“安普瑞斯”供应商的电芯。

充电宝危机,是供应链出了问题。

安普瑞斯的软包电池技术可以说是领先业界,并且常年位居行业供应商老大的位置。安普瑞斯的问题,同样也是供应链闹的。

安普瑞斯将部分电芯的生产任务,外包给了江西某工厂进行代工,而代工厂因为监管不足,违规替换了电池两极间的隔膜材料。这可能导致“隔膜绝缘失效”,从而引发过热甚至燃烧风险。

供应链问题再溯源,是价格的内卷。

一枚安全可靠的优质电芯,其成本约为人民币40至50元。加上外壳、电路板等成本至少在50元至60元。百元以下的充电宝,基本没什么利润。

充电宝核心技术早就进入瓶颈期,各大厂商都在电池容量、充电速度、使用寿命或者外形上下功夫。随着充电宝越做越大、容量越堆越高,最后只能通过“卷价格”保持竞争力。

这导致充电宝厂商在采购电芯时,会持续不断地压价。电芯厂商不想放弃订单,就在用工用料上节约成本。

锂电行业依据电芯质量的高低,存在“A品”“B品”乃至“C品”的分级。B品电芯的内部结构可能存在不稳定性,但由于价格便宜,大量的B品电芯会流向对成本极其敏感的充电宝行业。更有甚者,会直接在核心原材料上进行“违规”操作。

这就是这场充电宝危机的根源。

厂商忙着召回产品,消费者忙着处理商品,危机带来混乱在渐渐平息,而行业的安全标准与监管升级的信号也愈发明确。

充电宝危机带来更严重的警示,是同样的内卷,已经不仅发生在一般消费品方面上,可能已经伤害到新能源汽车、笔记本电脑等更复杂、更大众的工业品上。

打破内卷,才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但这个任务长期而艰巨。

我是马江博,大变局时代,关注我,看懂趋势,看到财富。

— END —

为防走失,也请各位顺手关注一下小号“小马哥看大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