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特朗普在俄乌冲突上的态度发生180度的大逆转!其在真实社交上发布声明,称“在欧盟和北约的支持下,乌克兰有望赢回全部领土,让边界恢复原状”。这一表态在西方政坛引发震动。然而,当我们拨开表象,这种立场转向并非特朗普的一时兴起,实则暴露了其策略重心的转移:既然联俄抗中受挫,索性便转而收割盟友,以期维系摇摇欲坠的霸权。
图源:IC photo
联俄抗中的幻梦破灭
今年以来,特朗普曾试图将俄罗斯拉入对抗中国的阵营,但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中俄关系早已超越简单的伙伴关系,发展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特朗普的失败在于他始终未能理解中俄关系的本质。事实上,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农产品、制造业、外交等领域的合作早已形成强烈的互补关系。此外,中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潜力,俄罗斯则提供地缘政治支持,这种战略互补性远非美国政客单方面拉拢所能改变。
图源:IC photo
反观俄美,其关系本质上同质竞争大于互补共赢,俄美在军事、能源等核心领域是天然的对手而非伙伴。更重要的是,数次融入西方未果的惨痛经历,早已让普京及俄罗斯的精英阶层对与美欧合作的念想彻底幻灭。正是这种结构性的矛盾与战略互信的缺失,使特朗普的联俄抗中构想从根源上难以实现。当特朗普意识到自己无法在中俄之间左右逢源时,联俄抗中的幻想便彻底破灭了。
局外人策略的精妙布局
此番特朗普推出的乌克兰胜利论,实则是美国成功将自己塑造成冲突局外人的又一招棋。作为一名商人出身的总统,特朗普始终将利益计算置于首位,早已对无休止的援乌行动表现出明显厌倦。因此,他试图以劝和促谈为名进行名义上的斡旋。若成功,既可离间中俄关系,又能兑现竞选承诺,塑造和平缔造者形象,指不定也能拿到诺贝尔和平奖。若失败,则顺势将欧洲推至台前,将冲突延宕的责任归咎于欧洲,从而为美国继续扮演军火供应商与能源出口商铺平道路。
图源:IC photo
观察美国近期的行动,不难发现其策略的连贯性。今年7月开始,美国暂停对乌克兰的部分军援,导致欧洲不得不承担更多军事压力。8月,美国对欧洲能源出口额大幅攀升,而武器出口则保持高位。这一系列动作表明,美国正有意识地将欧洲推到冲突前线,自己则坐收渔利。
事实上,美国的局外人策略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其全球霸权维护的长期策略。二战期间,美国通过向交战国提供物资,却避免直接参战。如今,美国只不过在重演这一历史。
暗中收割盟友的绝密转向
特朗普此番立场转变,同样也折射出美国对华策略的战术性调整。自特朗普首任期以来,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关税战、科技战乃至金融战,不仅未能阻滞中国发展,反而倒逼中国在关键领域加速创新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今年以来,特朗普挥出的“对等关税”铁拳,如同击中中国这块最硬钢板,巨大的反作用力最终反震到自身,最终迫使其回到谈判桌前与中国平等协商。5月印巴空战中中国武器装备展现出的卓越性能,以及9.3阅兵上亮相的多款新型战略打击装备,均向世界清晰表明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已实现体系化的跃升。
面对对华遏制策略的边际效益递减,美国不得不将战略重心转向其盟友体系。德国研究机构数据显示,俄乌冲突后欧洲对美投资增速是对华投资的三倍,大量产业因能源压力向北美转移。特朗普此时表态支持乌克兰“收复领土”,意在延长冲突周期,使欧洲在安全和能源领域形成对美国的长久依赖。
这套“收割盟友”的策略已成为美国维系霸权的不二之选。通过操控地区冲突,美国既能向欧洲高价出口能源与武器,又能削弱欧洲的战略自主性。这种“隔岸观火”的策略让美国在避免直接冲突的同时,实现了对盟友经济与安全主导权的双重掌控,从而为其对华长期竞争积蓄力量。
事实上,特朗普的立场转变并非孤立,而是美国战略收缩的一个缩影。美国的战略优先级已从同时压制中俄,调整为以收割盟友为策略,以此作为收缩形势下继续壮大自身的现实路径。然而,短期看,美国可通过军售和能源贸易获利。但长期而言,这种以盟友为代价的策略将加速其信誉崩塌。
来源:察理思特
统筹:胡文
作者:郑创彬
编辑:周佳雯
校审:施冰冰、王容、叶青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