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员、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陈派”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明德模范”、泰州市淮剧团名誉团长陈德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 2025 年 9 月 25 日 0 时 24 分,在泰州逝世,享年 81 岁。
公众号:泰州市淮剧团
沉痛悼念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先生
昨日,骤闻淮剧“陈派”艺术创始人陈德林先生病逝于泰州,惊悉此讯,悲恸万分,令人难以置信。
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
可以说,我是听着陈德林一家人的戏长大的,从《莲花庵》到《赵五娘》,从《天要落雨娘要嫁》到《刘贵成私访》,一出出戏是那样经典,一段段唱是如此脍炙人口,一个个人物形象是多么深入人心……时至今日,我家里仍保留着《莲花庵》这出戏的磁带。
淮剧《莲花庵》磁带
记得小时候,爷爷尤为喜欢听淮剧,家里的录音机里时常播放着陈德林先生经典的唱段,每每放到陈德林先生的唱段时,爷爷也会跟着哼两句;曾经在外公家里陪外公看电视时,我特别害怕调到戏曲频道,因为戏曲频道放别的戏也就罢了,倘若是遇到陈德林先生的戏,外公定然是不允许我换台的,即使我的外公双目失明,他也要听上一听陈德林先生的唱腔。那时起,“陈德林”这个名字便已深入我心,我常常好奇,陈德林先生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让我的爷爷与外公如此地为其痴迷。
相比于我的爷爷与外公,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似乎都未能看过陈德林先生的现场演出,而我曾有幸在2018年盐城市文化艺术中心,看过陈德林先生及其夫人黄素萍老师联合众徒共同演出《天要落雨娘要嫁》,我深刻地记得那一天是8月31日,那天的下午大雨倾盆,纵然在这样极端的天气下,也丝毫不影响我从建湖县城奔赴市区的热情,也阻挡不了成千的戏迷涌入剧场的脚步。陈德林先生与夫人黄素萍老师演出的是其中《儿羞母》一折,当那段“临别前儿再向娘下一跪”的前奏旋律响起来的时候,台下顿然寂静无声,观众们无不在享受着淮剧一代宗师的绝妙唱腔,即使此时的陈德林先生已然七十多岁的高龄,他对舞台还是那么地尊重,那时我便明白了陈老先生为何能如此受广大戏迷们的追捧的原因。后来,我多次出入剧场看陈老先生的女儿——陈澄老师的戏时,在剧场总能够看到陈德林先生夫妇的身影,他们来不仅是对女儿的支持,更是为女儿把场的,拳拳爱女之心不由令人感动,甚至为其钦佩;凡老艺术家夫妇二人遇到戏迷想要合影或是签名时,他们丝毫没有角儿的架子,对戏迷热情倍增。
陈德林一家三口给戏迷签名
一个剧种中的流派,要想创派是极其艰难的,它需要演员有其唱腔特色,需要诸多的代表性剧目,需要拥有戏迷们口口传唱的唱段,需要具备的条件太多了,二十一世纪以来,似乎没有哪个剧种能做到,而淮剧“陈派”的创派恰恰是在这物欲横流的二十一世纪。我昨天大致数了一下陈德林先生塑造的舞台人物形象,便有《牙痕记》中的安寿保、《赵五娘》中的蔡伯喈、《刘贵成私访》中的刘贵成、《莲花庵》中的季庸/季冬儿、《天要落雨娘要嫁》中的杜斯文、《团圆之后》中的施佾生、《爱情的审判》中的叶建华、《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白蛇后传》中的许仕林、《苏秦六国封相》中的苏秦、《卖油郎与花魁女》中的秦重、《洞房惊奇》中的程雪雁/穆居易、《荆钗记》中的王十鹏、《王瞎子算命》中的王瞎子、《腊月雷》中的张元秀、《板桥应试》中的郑板桥、《楼台会》中的梁山伯、《祥林嫂》中的鲁四爷等等,这些剧目也好,人物形象也好,太深入人心了,每一部戏中都不乏好听的唱段。
淮剧原本只有筱(文艳)派旦腔、何(叫天)派生腔、李(玉花)派旦腔、马(麟童)派自由调、徐(桂芳)派老旦、周(筱芳)派生腔、杨(占魁)派生腔、李(少林)派生腔等八大流派,而陈德林老先生在吸收了前辈的艺术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创立了一个新的流派。细听陈派唱腔,它有别于淮剧其他生角的粗犷激昂,陈老先生吸收了筱派的唱腔特点,使得淮剧小生唱腔变得柔美起来,有时候听那些老一派的淮剧生角的唱腔,虽然很是挂味儿,可听多了不免觉得有些疲劳,相比之下,陈派的唱腔就让人少了这样的感受。
陈德林老先生的唱段中,多数是极具层次感的,情感富于变化起伏,这一类唱段我尤为喜爱。譬如《刘贵成私访》中便有“驴铃声声留古道”一段唱,时值剧中刘贵成微服寻访海波府,从其出场时得中状元的意气风发,到阅尽海波府贪官污吏的恶行的忿恨,览尽城中百姓疾苦的痛心,再到下定决心严惩赃官时的决心,变化既在曲调的变化之中,更在陈德林老先生唱腔的字里行间。虽然这段唱腔中,没有“陈派”特色的【小悲调】,但细听这一段唱,每到一处,他的气口、情感都是不断随之转变的,老艺术家凭借自己深厚的功力,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观众,我想,这或许便是“陈派”唱腔之精髓。
淮剧《刘贵成私访·驴铃声声留古道》唱段赏析
1984年录音 演唱:陈德林
伴奏:江苏省泰州淮剧团乐队、上海淮剧团
陈德林老先生的逝世,或许是一个时代的落幕,是淮剧流派的落幕,是一代人的落幕……回首望去,淮剧所有流派的创始人都已经离我们远去,而留给淮剧的老艺术家,也真的已经不多了,但是我坚信,通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必定会有一批优秀的淮剧剧目、编剧及演员茁壮成长,艺术魅力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