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坠机遇难 驾驶员恐难辞其咎,67岁老飞机坠毁,北大教授俞孔坚在巴西不幸遇难,..

67岁老飞机坠毁

俞孔坚教授留下的生命警示

潘塔纳尔湿地的落日余晖中,那件红色T恤的背影永远定格在了他最后的探索路上。

在俞孔坚教授离世当天,他个人的微信视频号发布了他最后的一段影像。视频中,身穿红色T恤背着斜挎包的俞孔坚出镜感叹:南美潘塔纳尔天然湿地正一步步被牧场吞噬。视频结尾,俞孔坚称“我的探秘,才刚刚开始”。

“我的探秘,才刚刚开始。”这是俞孔坚教授在生命最后一天发布的视频中的话。

9月23日,这位62岁的中国景观设计大师在巴西潘塔纳尔湿地遭遇坠机事故身亡。

北大教授坠机遇难 驾驶员恐难辞其咎

视频最后和同行人员的合影

与他同机的还有巴西电影导演路易斯·费雷斯、纪录片导演鲁本斯·克里斯平以及飞行员马塞洛·佩雷拉·德·巴罗斯,机上4人全部遇难。

北大教授坠机遇难 驾驶员恐难辞其咎

初步调查显示,这架小型飞机在准备降落时坠毁。

巴西空军已派遣调查组前往现场,而调查难度因为坠机地点位于偏远湿地而增加。

北大教授坠机遇难 驾驶员恐难辞其咎

01 老旧飞机与监管漏洞

这架酿成悲剧的塞斯纳175飞机,机龄已高达67年,出厂日期远在1958年。根据巴西民航当局的信息,这架飞机仅获准在白天目视飞行规则下飞行,根本不具备夜间飞行资质。

更严重的是,这架飞机 “未获准从事商业客运” 。这意味着它不能作为“空中出租车”运营,而它显然违犯了这一规定。

事实上,这架飞机有不良记录。2019年,巴西警方在一次打击非法“空中出租车”的行动中查处了这架飞机,并吊销了它的飞行许可证,直到今年2月才重新恢复。

老旧飞机本身不一定意味着危险,但结合违规操作和监管漏洞,就形成了致命组合。

02 飞行员资质与夜间飞行风险

遇难飞行员马塞洛·佩雷拉·德·巴罗斯不仅是这架飞机的操作者,还是它的所有者。这本身就构成了利益冲突——为降低成本而忽视安全标准。

飞行员资质也是问题。从事商业客运需要更高级别的驾照和签注,而初步信息显示这名飞行员可能不具备相应资质。

夜间飞行对飞机设备和飞行员技能都有更高要求。当飞行员无法依赖目视参考时,必须依靠仪表飞行能力。而老旧的塞斯纳175不仅仪表设备简单,也可能缺乏必要的夜航设备。

事故发生在夜间,飞机在试图中止降落时突然失去高度并坠落。这表明飞行员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了对飞机的控制。

03 航空安全的经济账与生命账

从经济账来看,使用老飞机无疑“节省”了成本。买新飞机要花大价钱,而维护老飞机只需满足最低标准即可运营。

但这种算法忽略了最关键的因素——人的生命安全。

在高温高湿的热带环境,飞机金属结构更容易腐蚀疲劳。老旧飞机在这种环境下的安全冗余更加有限。

航空专家指出,热带条件下,飞机结构疲劳裂纹的扩展速度可能比温带地区快30%以上。对于一架已经67岁的老飞机,这种风险被大大放大。

北大教授坠机遇难 驾驶员恐难辞其咎

04 俞孔坚教授的遗产与警示

俞孔坚教授是“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者和倡导者。他将城市与景观设计视为“生存的艺术”。

他的理念在2015年被采纳为中国国家政策,在全国200多个城市推广实践。他还提出了“反规划”理论,即优先规划生态基础设施,再进行城市建设规划。

俞孔坚的突然离世不仅是学术界的巨大损失,也突显了航空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巴西总统卢拉在悼念中表示,在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时代,俞孔坚提出的“海绵城市”理念已成为全球典范。这种理念兼顾生活质量与环境保护,正是人类未来所需要的。

北大教授坠机遇难 驾驶员恐难辞其咎

俞孔坚教授创立的“土人设计”已在全球200多个城市完成1000多个项目。他的作品曾13次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专业奖。

如今,上海后滩的湿地栈道仍在涵养水源,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仍在发挥着海绵功能。这些遍布全球的“海绵体”,无声地诉说着一位设计师的理想与远见。

而那架67岁的老旧飞机,最终成为这位生态学家探索路上的意外终点。

北大教授坠机遇难 驾驶员恐难辞其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