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喜马拉雅山的一声巨响,在所谓的“艺术”散去后,还真是一地狼藉,从艺术家到商家,正在遭遇舆论的炙烤,相关的声音已经铺天盖地。
就这个事本身而言,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商家,都应该为此道歉,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个是著名艺术家,当我看到蔡国强的名字,起码还能想到北京奥运会的烟花表演,另一个是知名的户外品牌。对于这样明显会讨骂的事,他们居然理直气壮地做了,我能想到的解释,一个是艺高人胆大,另一个则是有利可图。
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总是围绕大艺术家、大资本转,尤其是这事还要发生在雪域高原,那里的圣洁本也容不得这样的恣意妄为,换句话说,对于这样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破坏生态行为,它并非是可以毫无阻拦的。谁该来阻拦?无疑是当地政府部门。
也只有他们才能阻挡这本不应该发生的一切。艺术家的创作冲动和商家的逐利冲动,我们无法要求他们有道德上的洁癖和法理上的自觉,这也正是公权部门之所以存在,并且能够维护社会公义的底层逻辑所在。
那么,当地政府为什么没有?根据目前当地政府的回应,这个事是经过了环评,并且当地政府投入相当力量来完成这场所谓艺术表演。
我们来看看具体的说法,此次活动在当地生态环境局备案过,手续也合规,由于烟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因为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乡村县三级政府同意即可。我不清楚这其中的备案过程,以及怎样办手续的,也不清楚他们又是怎样确定烟花所用的是环保材料,就能确保不会造成环境影响?我想大多数人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是最清楚当地的生态有多脆弱的人,是最应该对烟花秀保持足够的谨慎。
那么,当地相关政府对此事有没有经过严谨的评估?比如最起码的舆评。但凡是有所严谨,不至于发生这样的事,那么,为什么会给艺术家和商家大开方便之门?
这里面是否存在玩忽职守,甚至其他更严重的问题呢?如今,无论是从民间朴素的认知,还是从相关专家的解释,都在力证这场烟花秀本不应该被允许,这样的事后指责,哪怕艺术家和商家做出了积极的致歉,那都无法挽回对当地生态造成的影响。
所以,这里面我认为还有一个同样需要承担责任,甚至更大责任的主体,那就是当地相关部门。换句话说,目前接受舆论炙烤和民意追问的,不仅仅是艺术家和商家,更应该还有当地相关政府部门。遗憾的是,我们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当地政府的歉意表达。
我们看到,当地更高一级政府部门提出将成立调查组,我们无从知道,调查的对象是否包括事发的“乡村县”,突然发现,如果不是媒体引用错误,这位当地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居然在一句话出现两处错误,首先,正确的排序应该是“村乡县”,而不是“乡村县”,此外,村也不是一级政府部门,只是农村的自治组织。没想到,还会犯这样常识性错误。
突然想起网络流行的梗:“秀儿,是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