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中秋只想月饼,现在过中秋只想嫦娥姐姐……但不管处于什么年代,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永远是中秋节永恒的主题!
月饼是每一代人中秋独特的记忆和富有时代印象的符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味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重现一下60、70、80、90年代小时候吃过的月饼。
60年代手工月饼,木头模子压出来
大概60年代吧,月饼都是手做的。大师傅先要蒸绿豆,熟了碾成粉,搁点糖一拌,裹上面粉放木头模子里一压,一块月饼就出来了。
好不容易挨到中秋,饼少人多,一块月饼要切很多块。明明很小的一块,一口就能吃完,可就是“肉麻”,先慢慢咬掉一层皮,再一点一点吃里头的糖馅,最后连漏在桌上的一点酥皮都会舔干净。
70后的中秋月饼
月饼仍然是稀罕物。首先你得有钱!然后你还要有月饼票!然后就可以拿着饼票去糖饼店排队买月饼啦!拿着牛皮纸随意包裹的月饼,回家路上心情畅快,很是欢乐。
“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成为彼时的流行语!那个时代能和家人一起过中秋简直就是奢侈,能吃一块现在不受各位待见的“五仁月饼”就是令所有人都羡慕的中秋了。
80后的中秋月饼
大家的生活都渐渐好了许多,至少不用因为吃不饱饭而发愁。中秋也变得不那么“吝啬”,家里会准备点月饼,还有水果什么的。一家人聚在一起,赏赏月,拉拉家常,简简单单就算过节了。
那时的月饼比烧饼大,硬到要用切菜刀才能切成小块;饼层里嵌着的冰糖块比月饼好吃,一定会把那里面的红色绿色的细丝扔掉;月饼馅只有五仁的,后来才有了蛋黄的。
还记得熟悉的五仁月饼吗?
回忆下那些老包装
90后的中秋月饼
家家户户都有吃不完的月饼,小朋友们也从刚开始抢着吃,到后面的被强迫吃,送礼多了,情却变得有价了。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离家乡,甚至远隔重洋,一家人团圆的中秋之夜无法和父母团聚的人越来越多,都争先恐后的想成为“先富起来”的人们。
记得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