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女孩被邻居带到长江游泳溺亡,8岁女孩被邻居带去长江游泳溺亡案开庭!邻居全面否认..

2025年7月1日,重庆8岁女孩萌萌(化名)被邻居范某带到长江游泳时不幸溺亡,家人称范某和他们不熟,其带走萌萌前也未告诉他们任何人。此后,萌萌家人将范某告上法庭。9月24日,记者获悉,案件已经一审开庭,法院未当庭宣判。

8岁女孩被邻居带到长江游泳溺亡

萌萌和妈妈 (受访者供图)

据此前报道,萌萌平时生活在重庆涪陵,今年暑假到丰都县的外婆家玩。萌萌的母亲孙女士告诉记者,7月1日下午,萌萌和外婆家邻居范某的孩子打羽毛球,傍晚5点多,范某带其两个孩子去不远的长江游泳,也带萌萌一起去了。后来,萌萌被卷入一个漩涡,不幸溺水遇难。

“我们家里人都和范某不熟,他带我女儿去游泳,没有向我们家任何大人征求意见。而且我女儿根本不会游泳,他给了一只游泳圈,就让我女儿一起去了。”孙女士还表示,视频显示,范某在江中主要是在照顾他自己的两个孩子,而萌萌离三人有一段距离,萌萌遇险后范某并未全力施救。

孙女士认为范某应对她女儿之死担责,事发后,范某一直没有主动联系过她表达歉意。于是,她和家人一起将范某告上了法院,起诉对方侵犯萌萌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记者在起诉状上看到,孙女士和家人的诉讼请求是:依法判令被告赔偿死亡赔偿金99.556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0万元,共计109.556万元。

萌萌家人的起诉状 (受访者供图)

9月24日,孙女士告诉记者,此案9月22日已经在丰都县人民法院一审开庭,范某本人也出庭了。“他叫了他家那边的很多人,全程都在狡辩。我们拿出了他带我女儿去江边的视频证据,他还是什么也不承认。范某给我女儿提供的游泳圈等装备,他竟然说是他女儿拿的,和他无关。”

案件未当庭宣判,孙女士说,她已向法庭提交了大量证据,相信范某的辩解无法改变事实。

这些防溺水知识务必牢记

牢记“六不”

❌ 不私自下水游泳;

❌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 不盲目施救。

掌握“两会”

1.发现险情,会相互提醒、劝阻并报告

2.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在水中可以采取的自救方法:

①首先不要害怕沉入水中,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屏住呼吸,放松全身,去除身上的重物,同时要睁开眼睛,观察周围情况。如果身体沉入水中,就让它沉,因水有浮力,沉到一定程度,没有负重的...就会停止下沉并自然向上浮起。

②一旦身体停止下沉并上浮时,落水者应立即采取如下动作:双臂掌心向下,从身体两边像鸟飞一样顺势向下划水。

③当身体上浮时应冷静地采取头向后仰,面向上方的姿势,争取先将口鼻露出水面,一经露面,立即进行呼吸,同时大声呼救。

发生呛水时要保持冷静,应时刻知道自己的口鼻是否在水平面之上,以避免在呛咳时再次吸入水。

家长“四知道”

⚠️家长监护到位,是预防孩子溺水的最佳武器!

①监护孩子要做到“四知道”

知道孩子去哪里

知道孩子做什么

知道孩子和谁去

知道孩子何时回来

②带孩子去正规游泳馆游泳

孩子若要游泳,应在家长带领下,去正规的游泳馆游泳。孩子游泳时,家长要全程照看。

③与家中长辈做好沟通

孩子由家中老人看护的,要和老人做好沟通,保持联系畅通,有事及时打电话,掌握好孩子的动向。

溺水“施救方法”

①迅速救上岸: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②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③倒出呼吸道内积水: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④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⑤吸氧:现场有医疗条件的,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⑥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关于溺水的谣言和真相

谣言①

溺水后都会瞎扑腾并大声呼救

真相是——

真正的溺水是快速而无声的。溺水时,溺水者的手臂忙着划水,很难伸出水面;鼻子、嘴巴时浮时沉,想呼救也很难发出声音。

如果发现孩子在水中:身体半直立,头顶露在水面上,面部浸在水面下;不伸手呼叫,但也无挣扎。请务必提高警惕!

谣言②

会游泳、水性好就不会溺水

真相是——

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的事故发生,在溺亡者中也有会游泳、水性好的人。切勿以为会游泳就很安全。

谣言③

“倒挂控水法”能救溺水者

真相是——

倒挂控出的水大部分是食道和胃中的水,而对于溺水者来说,最致命的是吸入肺部的水。

“倒挂控水法”不仅无法排出肺内的水,还可能把胃里的食物弄进气管,进一步增加阻塞呼吸道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心脏骤停的溺水者而言,倒挂控水还会造成心肺复苏延误,增加死亡率。

谣言④

有游泳圈就不会溺水

真相是——

充气式塑料游泳圈并不是专业的漂浮装备!

当水流发生变化、未抓住游泳圈或者充气游泳圈漏气时,很可能酿成溺水事故。

谣言⑤

只要获救,溺水者就安全了

真相是——

当溺水者吸入过多的水就会引起呼吸并发症,进而引发继发性溺水或干溺水。此时,哪怕溺水者已经获救上岸,如果不及时跟进治疗,液体积聚仍会导致呼吸窘迫、脑损伤(脑缺氧)甚至心脏骤停。

谣言⑥

只要水面平静下水就不会有危险

真相是——

实际上,水底情况很复杂!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暗流、暗礁、水草、沟壑等,每一项都可能对人造成生命危险。

谣言⑦

只要会游泳就能下水救人

真相是——

溺水者出于求生的本能可能会死死抓住任何东西。因缺乏救援经验,热心群众贸然下水救援反被拖入水中的惨剧时有发生。

非受过专业训练或者经验丰富者,切忌下水救人,应尽量使用长杆、漂浮物等工具实施救援。

谣言⑧

手拉手就能救起溺水者

真相是——

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事件。尤其是未成年人不具备直接救人的能力,切勿盲目施救。

谣言⑨

溺水只发生在野外

真相是——

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溺水。游泳池、家里的浴缸和水池等,都是孩子溺水的“隐形杀手”。未成年人在水边玩耍时,应时刻处于大人的视线范围之内。

8岁女孩被邻居带到长江游泳溺亡

上海新闻广播综合自极目新闻、人民教育公众号

见习编辑:王彦涵

责任编辑:李书娥

-本文完-

版权声明: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8岁女孩被邻居带到长江游泳溺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