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恢复背后的地缘博弈,中欧班列、北极航道:一场冰与火的物流暗战

一、市场环境

上一交易日,美股道指-0.19%,纳指-0.95%;富时中国A50 0.27%;恒生指数-0.70%。

故而,外围市场总体对A股呈负面影响。

二、战况分析

【市场演绎】

今天上证指数低开,开盘后震荡反弹。截止收盘,上证指数 0.83%。

整个市场上涨4457家,下跌853家,涨跌比为84%:16%。

沪深两市总成交23268亿元,比上一交易日减少1676亿,为放量反弹行情。

主力资金净流入309亿。

涨停板109只,跌停板10只;涨幅超过5%的有345只,跌幅超过5%的有50只。

市场涨跌中位值 1.25%,市场平均涨跌幅 1.57%;市场平均股价26.47元,上涨0.41元,上涨1.57%。

市场赚钱效应十分明显。

【板块情况】

上涨方面,芯片产业链延续强势;机器人概念爆发;阿里云概念表现活跃。

下跌方面,旅游板块表现疲软。

板块方面,存储芯片、光刻机、能源金属等板块涨幅居前;旅游等板块跌幅居前。

总体来说,市场热点集中科技股,板块呈现轮涨模式。

三、走势预判

今天大盘震荡反弹,大盘走势与预想的基本一致。

预计大盘后市震荡整固。

四、操作策略

【仓位控制】

目前市道,仓位总体控制在60%左右比较适合。

【标的跟踪】

尔康ZY(中线股),仓位15%,继续持有。

奥精YL(中线股),仓位25%,做T一次,继续持有。

天风ZQ(中线股),仓位10%,继续持股。

宁波HY(短线股),仓位20%,做T一次,继续持有。

利欧GF(短线股),尾盘买入10%的仓位。

买入理由:

(1)该股见顶后短线下跌近15%,已经超跌。

(2)尾盘买入,明天无论涨跌,风险不大。

目前总体仓位80%。

短线操作的股友,切勿照此依样画葫芦。

五、谈天说地

——中欧班列、北极航道:一场冰与火的物流暗战

从“马拉舍维奇”到“冰上丝绸之路”,短短十二天,欧亚大陆仿佛完成了一次心脏搭桥手术。波兰关闸、北极通航、波兰又开闸——表面看是铁路与航线的切换,背后却是三十年来最激烈的一次地缘物流博弈。

(一)“咽喉”被掐:波兰为何突然翻脸?

9 月 12 日零时,波兰内政部长一声令下,所有通往白俄罗斯的铁路道口关闭,中欧班列 90% 的运力瞬间停摆,300 多列火车、数万个集装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停在轨上晒太阳。

华沙给出的公开理由是:

9 月 9 日夜,不明无人机越境,疑似俄军“刺探”;俄白“西方-2025”军演枪炮齐鸣,北约东翼“神经紧绷”。

但真正的算盘藏在桌面下:

向布鲁塞尔“邀功”——波兰要坐实“欧盟东大门”角色,争取更多补贴和驻军。

向北京“要价”——借切断陆桥,逼中国在俄乌问题上“松口”,至少让莫斯科“别那么硬”。

向国内“作秀”——十月地方选举,法律安全牌最吸选票。

算盘打得精,却忘了算自己:马拉舍维奇枢纽每停摆 24 小时,波兰就损失 1 亿欧元过境费;德国汽车厂、法国电商仓开始“断炊”,华沙街头同时出现两场游行——农民抗议奶烂在地里,物流公司老板喊“还我铁路”。经济自残的速度比政治收益来得更快、更疼。

(二)中国“秒接招”:北极航道一夜爆红?

波兰人关闸的消息传到宁波,舟山港调度中心灯火通明。9 月 23 日 15 时,高冰级集装箱船“伊斯坦布尔桥”号拉响汽笛,满载 2200 个高柜,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直奔英国费利克斯托港。

整个航程预计18 天,比传统苏伊士航线缩短 22 天,比 2024 年最快的“中欧快航”还少 8 天。全球首条定期北极集装箱快线,就这样踩着波兰的“关门声”启航了。

这不是“临时抱佛脚”。早在 2017 年,北京就提出“冰上丝绸之路”,与俄罗斯共商、共建、共破冰。

8 年间,中国造船厂下水 5 艘 2.5 万 t 级破冰集装箱船,在摩尔曼斯克囤地建码头,与俄远东发展部签下 2027 起整片北极“超优惠制度”——零关税、土地 99 年租、利润自由汇回。

只是过去苏伊士、铁路两条主通道太“舒服”,北极更像战略备胎;波兰一闹,备胎瞬间转正。

(三)谁在偷笑,谁在跺脚?

俄罗斯最开心:

北极航道 90% 贴着自家海岸线,等于把中欧贸易“请”到内院来收过路费;破冰船护航、加油、补给,全是卢布结算,顺带还让西方看看“制裁了个寂寞”。

欧盟心情复杂:

北欧小国乐开花——挪威希尔克内斯、芬兰罗瓦涅米、瑞典吕勒奥,一夜之间从“极地小镇”升级为“深水中转港”,招商引资电话被打爆。

德法工业却直挠头——北极航线目前只能跑 2000 标箱的小船,与中欧班列 1 万标箱的长大编组比,运力杯水车薪,汽车生产线“断粮”危机只能再等等。

美国警惕性最高:

北极“新航道”完全避开了美军把守的马六甲、苏伊士、直布罗陀,五角大楼报告连夜把“极地航线”列入“重大地缘风险”清单。

波兰则发现自己成了“最大输家”:

经济失血——每天 1 亿欧元过境费蒸发,马拉舍维奇仓储区空空荡荡。

政治失分——欧盟内部出现“华沙不顾全大局”的怨言。

战略失势——中国用 12 天告诉世界:没有马拉舍维奇,地球照样转,而且转得更快。

(四)中欧物流“大分流”时代到来

波兰重开口岸,并不能让时光倒流。相反,这场危机像一次“压力测试”,测出了三条替代通道的韧性:

北极航道——18 天,高价值、时效强,夏季 5 个月可常态化,冬季破冰船护航也能跑。

跨里海南线——25 天,中吉乌铁路 土耳其阿塞拜疆码头,已分流 40% 班列货量。

俄罗斯“汉堡快线”——22 天,走圣彼得堡、波罗的海,绕开波兰,但地缘政治风险仍在。

多条腿走路,让中欧贸易首次出现“物流权力分散”:

过去,马拉舍维奇一家独大,波兰卡脖子,全欧打喷嚏。

未来,北极、里海、黑海、波罗的海“四线并行”,任何单一节点想再搞“突然袭击”,代价都是自家被绕开、被边缘化。

(五)地缘余震:三个“没想到”

1.没想到“气候变暖”成了中国手里的牌

全球升温,北极冰退,北京顺势把环保议题变成航道红利;西方环保组织想抗议“破冰污染”,却被自家企业“要快货”的呼声盖过。

2.没想到“卢布-人民币”结算先跑通北极

北极航线 Russian segment 的破冰费、港口费、燃油费全部本币结算,美元一滴不沾。莫斯科笑称:“制裁把我们逼成了北极 Swift。”

3.没想到波兰农民成了“中欧班列”最铁游说团

铁路一停,粮仓爆仓,波兰农民第一个上街,要求“还我中国订单”。地缘政治的枪口,最后却被自家农民调转。

(六)下一步:冰与火,谁能笑到最后?

短期看,波兰重开口岸是“止损”,但“阀门效应”已破——中国用 12 天证明:替代通道不是 PPT,而是可以装船、可以发列、可以签自贸协活的实体网络。

中期看,北极航道还要过三关:

1.气候关——冰情多变,窗口期有限。

2.基建关——深水港、破冰船、救援站,需百亿级投入。

3.规则关——北极理事会内部角力,欧美不会坐视中俄“二人转”。

长期看,一条“冰上丝路”、一条“钢铁驼队”、一条“里海快航”,将像三叉戟一样,把欧亚大陆牢牢钉在“多极均衡”的新棋盘上:

任何国家想再搞“卡脖子”,就得先算清自己会被哪条叉绕过。

中国企业则第一次拥有“路线选择权”,可以像点外卖一样——今天赶时间走北极,今天跑量走铁路,今天避制裁走里海。

(七)一场危机,两重启示

对欧洲,波兰的“关门”敲响了警钟:把供应链安全押在单一盟友身上,等于把经济命脉交给选举周期。

真正的安全,是开放、冗余、互联互通,而不是高墙、铁丝网、政治秀。

对中国,北极航道的“一夜爆红”提供了最鲜活的案例:

全球化并未终结,只是换了赛道;

谁掌握替代方案,谁就掌握主动权;

谁提前十年布子,谁就能在12天内翻盘。

从马拉舍维奇到白令海峡,铁轨的尽头是浮冰,浮冰的尽头是海港。欧亚大陆的故事,从来就不止一条主线。

波兰的关门声,无意间为“冰上丝绸之路”敲响了开场锣——这一次,历史没有站在“咽喉”一边,而是站在了“分叉”那一边。

说回大A,南京G直接封涨停,宁波HY冲高回落。宁波HY做了次T,虽然没有回补到最低价,然而看情形,主力志在长远。今天彻底洗盘,为未来上高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波兰重新开闸,对航运股是利空,然而北极航道一旦开启,就不会立即关闭。

而且中美谈判有了新进展,中美贸易有望放量,不管波兰开闸关闸,航运将来有得忙,航运股有得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