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社交网络中,“桦加沙”被渲染为“人类最大的台风灾害”“史上最强台风”,尽管程度有所夸大,但也体现出全社会对这次台风以及可能带来的次生的灾害重视。随着台风不断靠近,广东多个城市进入“五停”状态。台风之下,市民们都怎样应对?
作者 | 桃子酱
编辑 | 陆一鸣
题图 |X@Jonny Kim
如果说最近有什么全民瞩目的顶流,那么非“桦加沙”(Ragasa)莫属了。过去两天,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人都在严阵以待,准备防御今年以来第18号超强台风的正面袭击。
“桦加沙”之名由菲律宾提供,在他加禄语中意为“快速移动”。尽管“桦加沙”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移动速度被网友调侃为“还不如骑电瓶车快”,但它的威力绝对不可小觑。自9月18日生成以来,桦加沙就展现了惊人的增强速度,从热带风暴级迅速跃升至台风级、超强台风级。
广东气象部门罕见地以“巨灾”来描述这场来势凶猛的今年最强台风会带来的次生影响。9月23日下午,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揭阳、云浮等15个城市相继启动“五停”(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之后,广州市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也宣布,决定在全市范围实行“五停”。
9月23日傍晚,广州洛溪大桥桥头,骑着电瓶车排队上桥的市民。(图/萧奉 摄)
根据广州市气象台9月24日5时30分发布的信息,今日5时,“桦加沙”中心位于北纬21.1度,东经114.3度,即广州东南方向约239公里的南海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30百帕,八级风圈半径约350公里。
据预计,未来24小时内“桦加沙”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将于24日下午到晚上在台山到徐闻之间沿海登陆。
虽说听起来凶险,但应对台风经验丰富的老广们仍从容面对。就像某个网络段子所说,冰箱塞满了,窗户贴好了,车安置好了,家人齐聚一堂,如果不是对即将来袭的台风有些担心,甚至会有种过年时的氛围。
(图/社交媒截图)
9月24日是“桦加沙”预计登陆的日期。早晨8时,记者看到,在广州天河体育西小区,生鲜便民店的肉档摊主早早就开档了,因为“有些老街坊可能不知道怎么去网上买”。菜档也开着,只是可选择的品种确实不多。菜档摊主说,昨天傍晚绝大部分蔬菜已经卖光,只剩下土豆、洋葱、萝卜这几样。这让人不由得联想到“老广可以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青菜”的说法。
此刻,起风了,开始下雨。有同事发来一张行道树被吹倒的照片,是早晨7时他出门时拍到的。虽然实施“五停”后非必要不出门,但有些人出于工作需要,仍然在路上。
9月24日7时,南沙大道南往北方向,有行道树被吹倒。(图/萧奉 摄)
“史上最强台风”?
此前,社交平台上流传着“广东或遭遇人类最大的台风灾害”“(峰值强度)已接近地球所能产生的上限”等说法,让网友们在焦灼等待中对这个即将来袭的台风充满恐惧。
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海平表示,2014年的“威马逊”仍然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登陆强度达到70米/秒;目前预计,“桦加沙”的强度与“山竹”“彩虹”基本上相当,但达不到“威马逊”的强度。
广播电视总台天气预报主持人魏丹正在播报。(图/央视新闻截图)
资深媒体人唐驳虎也撰文指出,衡量台风强度的核心指标之一是中心最低气压,数值越低,代表台风越强。“威马逊”中心最低气压低至890百帕,这一纪录至今未被打破。相比之下,中心最低气压值为930百帕的“桦加沙”,与“威马逊”仍有一定差距。
1949年以来,广东是我国台风登陆最多的省份。中国天气网统计了1949年至2024年的台风大数据,有如下发现:
其一,登陆广东的台风多为直接登陆,而且集中在夏秋季。常年5月至12月,广东均有台风登陆,其中7月至9月是台风登陆广东最频繁的时期;
其二,从登陆地点来看,广东沿海从东到西都有台风登陆过。一般来说,广东西部沿海比东部沿海更易遭遇台风。其中,遭遇台风最多的地区是湛江,曾有69个台风在此登陆;第二多的是阳江,也有34个。
其三,从登陆强度来看,登陆广东的台风强度不算太强,大多以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台风级别为主,超强台风和强台风级别仅占不足10%——1949年至2024年间,登陆广东的强台风共13个,超强台风3个。但它们一旦来袭,登陆地附近遭受的影响均十分强烈。
此前登陆广东的台风最强top5。(图/中国天气)
在大湾区,人们有着深刻的台风记忆。比如2018年以14级强度登陆的“山竹”,就给深圳带来海水倒灌、水电气中断的影响,有13万户居民一度断电,倒伏树木超过1.1万棵;2017年的“天鸽”,同样以14级强度登陆,造成严重风暴潮,以至于被人们称为“癫鸽”。
每一次台风的来袭,都是对防灾体系的严峻挑战。2018年,深圳市气象局副局长兰红平表示:“我不希望再经历像‘山竹’这样的超强台风,但大自然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很多很多。我们根本不知道,未来台风还能强到什么程度……”
唐驳虎预判,综合来看,“桦加沙”的致灾程度预计将介于“天鸽”与“山竹”之间,甚至可能更强,是深圳、香港等地近十年来面临的最严峻的台风考验之一。
“什么‘五停’啊!我唔(不)停喔!”
随着“桦加沙”的逐步逼近,各地的防御工作全面展开,人们的心态也有所变化。
9月23日,博主@闹腾男孩KC一人分饰数角,在所发布的一条视频中演绎了珠三角居民(尤其是广州人)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广州人对着懒洋洋的佛山人表示不服——“喂!你们不用上班的么?还不起床?”得知佛山已实施“五停”,广州人说:“什么‘五停’啊!我唔(不)停喔!”当日14时,深圳也宣布“五停”,广州人慌了,赶紧打电话问老板“我们停不停啊”,老板的回答是:“停止幻想,停止休息,停止吹水,停止摸鱼,把‘电鸡’停好一点。”视频的最后,广州人终于收到“五停”的消息,其中包括23日19时起停工,尽管那时候“哥们不是都下班了吗?”
(图/社交媒体截图)
9月23日这一天,广州的家长们也曾陷入纠结。因为23日起全市所有学校率先停课,但家长们还没收到停工通知,于是,出现了停课与停工的不配套的现象,俗称“甩拖”(粤语,指关系破裂、失约)。有市民表示,白天只能靠家里的监控摄像头管孩子了。
当然,这个时候,“防风三件套”得做好,那就是囤物资、贴窗户、找停车位。
囤物资,大家已经轻车熟路了。有资深媒体人建议,大批量囤货倒也不必,但储存一些矿泉水、青菜(划重点,这是重中之重)、肉类及方便面还是有必要的,因为随着停运,快递和外卖也都会停。
在媒体发布的视频中,有些超市的蔬菜货架只剩下辣椒,速食食品货架留下了孤零零的火鸡面——来自广东人的倔强:宁可饿死,也不要吃辣。而大量剩余的榴莲大福,被网民戏称为“最难吃的甜品被台风选出来了”。
(图/社交媒体截图)
贴窗户则是个技术活。最好买无纺布胶带,台风过后好撕掉且不容易在玻璃上残留下胶;贴胶带的时候,贴成交叉的“×”形还不够,要贴成米字形或者井字形。曾有专家解释为何要贴成米字形:一来可以节省胶带,二来可以保证室内采光。
(图/社交媒体截图)
贴成“麦”字也是有讲究的——金克木,木克土,麦克风。在网传照片中,某家麦当劳门店就满满地贴上了“麦”字,一本正经地call back这则用来颇具搞笑成分的民间传说。如果想再加一重保险,还可以贴上谢霆锋的照片——毕竟谢停风嘛。
至于找停车位,广州番禺区丽江花园的车主们为避免“水泡车”,将车子停在通往小区的桥上,让桥面成了临时停车场。这是有过惨痛教训之后的应对之道。“山竹”来袭那一次,广东全省因水浸报废的车辆超过1.2万辆。这一做法,虽为自保,却也引发了争议:桥面停满了车,遇到紧急救援情况怎么办?
另外,室外可能被大风吹走的东西,都需要加固。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广州,第15届全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被绑在一起,网民戏称“这两只小鸡被绑架了”(尽管它俩其实是中华白海豚);在深圳,腾讯QQ吉祥物“Q仔”也被固定在位置上,@腾讯QQ还写道:“鹅已经拴好了,大家做好防护了吗!”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消息,9月24日14时,“桦加沙”已减弱为强台风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5级,50米/秒(约180公里/小时)。此外,今天上午随着台风最外层的七级风圈离开粤东地区,潮州、汕尾两地相继宣布从24日12时起复工复产,有序恢复正常生活。
正是由于这次所有人都格外重视、严阵以待,台风来临时才能从容不迫地去应对,甚至还能有些余裕去调侃和自嘲。有些未雨绸缪的家庭已经开始盘算,这一次为了应急而囤的食材,等台风过后,要用几天才能全部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