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桦加沙”有多恐怖?17级阵风掀翻一切,珠海海水倒灌至腰深
当台风“桦加沙”的中心于9月24日17时在广东阳江海陵岛沿海登陆,这个维持超强台风级别超72小时的“风暴巨人”,用13级核心风力与漫天暴雨,给华南大地刻下了深刻的自然警示。从南海海面的17级阵风到珠海城区的齐腰积水,它的恐怖藏在每一处失控的细节里。
一、“风墙”压境:17级阵风的毁灭性冲击
“桦加沙”的威力首先藏在风里。登陆前,它在南海北部海面维持17级超强台风级别,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58米/秒,相当于每小时209公里,比高速行驶的动车还快 。这种风力形成的“风墙”能轻易完成破坏:佛山街头,记者实测时伞被瞬间吹变形,人根本无法站稳;台风中心经过的海域,4-7米的巨浪翻涌,堪比两层楼房的高度,国家海洋预报台为此发布最高级别的海浪红色警报。
对沿海地区而言,风就是“粉碎机”。南海北部海面的渔船被狂浪掀翻,珠江口港区的集装箱在风中摇晃,而陆地的铁皮屋顶、广告牌则成了“飞行凶器”。气象数据显示,珠三角南部、粤西部分地区阵风可达16-17级,这种强度足以将20吨重的物体吹移,普通民房的玻璃幕墙不堪一击 。
二、三重暴击:风、雨、潮的致命叠加
“桦加沙”的恐怖从不是单一攻击,而是风、雨、潮的“致命三连”。登陆后,它带来的暴雨迅速升级:广东中南部、福建东南部等地出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台湾台东利嘉林道单日降雨量更是达到635毫米,相当于当地半年的雨量总和 。广州、珠海等城市24小时降雨量突破200毫米,街道瞬间变成河流,车辆在积水中漂浮。
更致命的是风暴潮与天文大潮的“联手”。珠海斗门区黄杨河水位暴涨,海水倒灌入城,井岸镇老旧小区一楼水深及腰,居民被困家中,救援人员只能用皮划艇转移群众。珠江口附近的沿海堤坝承受着双重压力,稍有疏漏便可能溃决,而琼州海峡的8-10级阵风,更让海上交通彻底中断 。
三、城市“停摆”:从停水停电到救援紧急
在“桦加沙”面前,现代城市的脆弱暴露无遗。登陆当天,珠海启动台风红色预警,全市进入“风暴增水阶段”,临海片区成片被淹,车辆泡水、小区进水成为常态。电力系统首当其冲,高压电塔在狂风中倾斜,部分区域因线路损毁陷入黑暗,深圳供电局全员待命抢修以保障用电。
交通与民生全面受限。广东全省累计转移超37万人,危房与低洼地带居民全部撤离;高速公路因树木倒伏、积水过深封闭,珠三角多地实行“车不上路”管控;超市里的饮用水、手电筒被抢购一空,居民提前储备物资应对可能的断供。更令人揪心的是次生灾害风险,粤西丘陵地区因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多处道路被掩埋,救援直升机紧急升空待命 。
四、避险指南:这些底线绝对不能碰
面对“桦加沙”的持续影响,华南多地已启动应急响应,普通人更需牢记这些保命要点:
- 坚决不外出:即使风力暂时减弱,也勿靠近海边、河道和山区,17级阵风可能突然反扑。
- 防范室内风险:关闭门窗并贴好防爆膜,将阳台花盆、空调外机等易坠物品移入室内,检查燃气阀门防止泄漏。
- 应对积水与停电:低楼层居民可在门口放置挡水板,遇海水倒灌立即向高处转移;备好手电筒、充电宝和3天以上的即食食品。
- 听从指挥转移:接到撤离通知后,立即携带证件和贵重物品前往安置点,切勿留恋财物。
“桦加沙”用极端天气告诉我们:自然的威力从不容小觑。但从37万人的提前转移到救援力量的前置待命,也让我们看到人类对抗风暴的底气。此刻,敬畏自然、做好防护,就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