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天记者拴绳报道成网红,桦加沙背后的暖心与警醒。
台风“桦加沙”来势汹汹,香港街头已是狂风暴雨。一位女记者用安全绳把自己绑在栏杆上,顶着巨浪做直播报道。镜头里她满脸是水,笑称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海水,这画面瞬间刷爆了朋友圈。
老李头坐在沙发上刷手机,忍不住感叹:“这姑娘比我闺女还小呢,真是拼!”老伴凑过来一看,连忙叮嘱:“快叫儿子别点外卖了,路上危险!”台风天的新闻,成了千家万户牵挂的事。
记者王雨婷站在大埔吐露港边,海浪足足涨了五米高。原本的马路成了汪洋,巨浪拍过来像一堵墙。她拴着绳子还要扯着嗓子喊,不然声音全被风声吞没。这份工作可不光是念稿子,得和老天爷斗智斗勇。
天文台凌晨两点多挂了十号风球,澳门也紧跟着发九号风球。家里有孩子的都松了口气——今天不用上学了。但上班族们愁眉苦脸,老王看着窗外泼水似的雨,只好给单位打电话请假。
专家说这台风比去年的“山竹”还厉害,海水倒灌能喷出三米高水柱。低洼地方的住户早搬空了,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敲门。张阿姨抱着孙子转移时,还不忘带上老伴的降压药,嘴里念叨着“家当淹了就淹了,人平安就好”。
电视台导播间里,导演盯着十几个监控画面。突然一个镜头晃动几下变黑了——路边摄像头被浪打坏了。技术人员赶紧切换备用线路,这可是三十年来最猛的台风。
菜市场刘阿姨看着空荡荡的摊位直发愁。早上批发商打电话说菜车堵在高速上,这台风再不过去,明天连土豆都卖光了。不过她转头又乐了:“也好,能陪小孙子在家拼积木。”
那位拴绳报道的记者现在成了红人。网友把她截图做成表情包,配上文字“台风再大也要上班”。她本人倒挺淡定:“就是份内工作,大家别学我冒险,老实待家里最安全。”
社区网格员小陈穿着雨衣挨楼检查,发现老周家窗户没关严。他赶紧找物业拿钥匙进去关好,顺手把阳台花盆搬进屋。老周儿子后来发红包感谢,小陈没收:“应该的,您要实在过意不去,下次垃圾分类多分仔细点就行。”
台风天最暖的是人情。小区微信群有人家缺充电宝,楼下便利店老板直接送上楼;爱跳舞的广场舞大妈们在群里开起线上K歌会。虽然窗外鬼哭狼嚎似的风声,手机里却热热闹闹。
“桦加沙”这名字听着像外国地名,其实台风命名是门学问。有网友开玩笑说该叫“划家沙”——把家家户户的沙袋都划拉走了。苦中作乐也是咱老百姓的智慧。
等台风过了,该修路修路,该通公交通公交。但别忘了那些顶着风雨干活的人:环卫工清树枝,电力工爬电杆,还有那个拴着绳子的女记者。下次在便利店见到浑身湿透的外卖员,不妨说声“辛苦”。
天灾无情人有情,这根小小的安全绳,拴着的是敬业精神,更串起了千家万户的关心。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台风过境时,楼上楼下互相帮把手,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