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科大常务副校长谈AI时代,参事谈AI ¦ 胡卫:人工智能对教育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AI作为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前沿技术科学,正以指数级的速度迭代升级,并重构各个行业的生产方式与服务模式,职业结构也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最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发布了一批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新职业和新工种。这些新工种中有不少都是由新技术驱动的,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此外还有由新业态催化的工种,比如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

随着新兴职业范式的持续涌现、传统岗位需求的急剧演变,就业市场的结构与形态正在悄然重塑。这种结构性变革对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学校教育怎样构建更具适应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人才供需的动态平衡,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议题。

福耀科大常务副校长谈AI时代

AI时代最宝贵的能力是什么?

北京大学刘建波教授提出一个观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不在于培养与AI比拼速度的“竞赛者”,而在于培育能够开拓AI无法涉足的领域的新型人才。

我认为,当下的外部环境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体系必须突破传统窠臼,构建一条融合不确定性探索、多元思维培养、实践能力锻造和人文精神培育的创新路径,聚焦于难以被AI替代的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教育模式的单一化。如今我们的教育模式依然是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学科被精细拆分,学校就像标准化的生产流水线,老师根据统一的目标、课程与评价体系,按固定进度实施教学。这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让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更不利于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正是改变这种单一教育模式的最佳契机。借用福耀科技大学副校长徐飞的话,“AI时代,技术能瞬间喂饱学生的知识,但发现问题的眼睛、提出问题的勇气、定义问题的智慧,这些根植于好奇和创造的本能才是人最宝贵的品质。”当AI能够秒回人类提出的各种问题时,提问的能力才是AI时代最宝贵的能力。

福耀科大常务副校长谈AI时代

AI时代学习和教育的目标都将随之改变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为生存而被动劳作的必要性将随着机器人的普及、人类生产力的大幅跃升而逐渐消弭,学习的目标会逐步从“为谋生”转向“为更好地生活”,而教育的目的也势必会相应地从“为应试而教”转向“为幸福人生而学”。“为幸福人生而学”的本质诉求,在于教育突破功利性的知识灌输与技能训练的局限,以“全人教育”的理念引导孩子怎样做人、怎样生活,培养身心健康、内心丰盈、懂得审美、拥有创造力与幸福感的“生活者”。

将来,AI会成为每个学生可以随时使用的“虚拟导师”,它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节奏推送定制化资源,通过智能答疑,实时解决困惑。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可以更多地交给人工智能来辅助完成。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向善的人、有创造力的人、有责任感的人,老师的职能将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学习引导者与赋能者”。他们的精力将聚焦于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激活创新思维,真正实现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再到“学会创造”的成长跨越。

福耀科大常务副校长谈AI时代

AI时代“职普融通”正当其时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教育范式转型带来的诸多机遇和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总书记在2024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职普融通正是这一战略的枢纽。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实现融通,就能打破传统教育类型的区隔,构建起人才培养和成长的立交桥,培养出人工智能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实现“融通”的路径包含横向融通与纵向融通。横向融通是指:从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就要开始进行职业启蒙;初中阶段则要鼓励孩子进行职业探索;而高中阶段是职普融通的关键节点,它向下能衔接义务教育职业素养的奠基,向上能对接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构建纵横贯通的职普融通体系。

纵向融通则有三个条件:一是打造纵向贯通的智能化人才培养通道,通过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打通从高中或中职,到专科或高职或本科,再到研究生的学业上升通道。二是完善职教高考制度,重点考查人工智能时代国家所需的技术技能水平,并引入虚拟仿真、智能测评等新技术优化考试形式。三是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支持相关企业建设AI实训基地和数智孪生工厂,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建AI教学团队,共同开发智能教材和数字化课程资源,可以通过产教联盟、产业学院等形式,培养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简介

胡卫,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微信编辑:潘旺欣

来源:选编自“上观新闻”

福耀科大常务副校长谈AI时代

“分享”“赞”“在看”都点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