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上,受阅官兵每一步都精确如尺量,新式装备如利剑出鞘,中国以一场盛大阅兵向世界展示维护和平的决心与实力。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这场被称为“九三阅兵”的盛事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多国政要和媒体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俄罗斯总统普京称赞阅兵“很精彩,非常棒,水平很高”;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愿中国人民度过一个美好的庆祝日”。
01 国际政要高度赞赏
九三阅兵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更成为一场外交盛会。26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许多国家的高级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前政要出席了本次纪念活动。
尼泊尔总理奥利在参加活动后赞叹道:“多么非凡的盛会!”他还特别提到,“这是一次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全球友谊与纪念盛会”。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感谢中方:“感谢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对塞尔维亚的真挚友谊,中国始终与塞尔维亚站在一起,尤其是在困难时期。”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则从历史意义角度评价,指出九三阅兵及时提醒人们一个国家的主权必须始终得到捍卫和维护。
02 西方媒体客观报道
西方主流媒体对九三阅兵的报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客观态度,甚至不乏赞叹之词。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将此次活动称为“大规模阅兵式”,认为其展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
英国广播公司(BBC)详细报道了参阅的新型装备,包括激光武器、核弹道导弹和巨型水下无人潜航器等。英国《卫报》则用“震撼”一词来形容展出的军事装备数量之多。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特别关注了中国受阅官兵的精确步伐,感叹“中国受阅官兵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精确”。这种整齐划一的步伐成为外媒关注的焦点之一。
03 新式装备引关注
一是高超音速导弹系统。
阅兵式上展示的多款新型武器系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特别关注。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采用公路机动发射平台,一名分析人士指出,在它击中目标之前,很难对其进行追踪和击落。
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弹道导弹虽然至今仍未完全揭开神秘面纱,但据传其最远射程达1500公里,比美国航母作战半径还要远,意味着它可以在美航母打不到的地方发射。
二是无人作战系统。
无人装备也是本次阅兵的一大亮点。大型无人潜航器首次公开展示,其中一架编号“AJX002”的特大型无人潜航器,外观形似俄罗斯核动力鱼雷“波塞冬”。
阅兵场上出现的大量无人装备,涵盖小型地面车辆(包含“战斗机器狗”)、战斗舰艇到大型水下潜航器多种类型。这些装备是重要的战力倍增器,能够在不危及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集群作战。
三是战略核威慑力量
战略核力量方面,巨浪-3潜射弹道导弹在阅兵式上亮相,这意味着中国已建成陆、海、空基“三位一体”的核战略力量。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其打击范围覆盖全球。这些新型武器装备的展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进程。
04 国际社会积极反馈
国际社会对九三阅兵的反应总体积极。俄罗斯记者扎鲁宾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段自己在天安门广场的视频,他表示:“睡了两个小时,我们又忙碌起来,但这一切是值得的。几小时后,一场盛大的阅兵式将在这里拉开帷幕。”
海外网友也对阅兵表现出高度热情。有阿拉伯地区网友表示:“我们希望能够现场参观这次阅兵。”
在X平台相关视频下方评论区,有网友感叹说,“不再是科幻小说了……这是真正的战场科技。”
韩国网友称赞这是一场“非常漂亮的阅兵式”,还说“中国的力量在于她的人民”。这些反响表明这次阅兵真切地走进了世界民众的心坎里。
05 历史与和平的主题
外媒注意到,九三阅兵不仅是军事实力的展示,更是对历史与和平的纪念。美联社从历史角度切入,称阅兵是“二战中饱受摧残的国家展现力量的时刻”。
报道称赞中国既缅怀历史、告慰英烈,又展望未来、宣示和平,有效凝聚了国内外共识。美联社还指出,阅兵活动提醒世界,中国对盟军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英国路透社在报道中聚焦中国领导人的阅兵讲话,称其“警示世界面临和平与战争的抉择”,呼吁全球合作。
路透社强调阅兵规模之宏大、各国领导人出席的盛况,视之为中国致力于构建公平正义的多极世界秩序的宣言。
06 国际战略意义
从国际战略视角来看,九三阅兵向世界传递了重要信息。印度《印度教徒报》指出,阅兵是中国“展示现代武器”和“彰显全球影响力与军事实力”的良机。
报道认为,众多外国领导人的出席彰显了中国的外交实力,此次活动成为促进国际伙伴关系而非对抗的平台。
日本《外交官》杂志分析称,阅兵展示了“新一代武器装备”和“中国军队结构的新格局”,认为中国的改革提升了解放军作战能力,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实力。
前美国国防官员德鲁·汤普森表示,中国阅兵式清晰展示了解放军在战略与常规领域不断增强的实力,这对欧美等国家发出明确警示:任何挑战中国核心国家利益的行为都需经谨慎思量。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感叹中国受阅官兵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精确;英国《卫报》则用“震撼”来形容展出装备的数量。
全球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赞叹阅兵展现的“真正的力量与自信”,认为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力量展示”。
校对:二 子 小编:下晚黑
记得关注、点赞、留言、转发、点在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