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前员工谈后厨究竟用没用预制菜,罗永浩和西贝吵什么?

事件热点

罗永浩和西贝到底在吵什么?

近期,一场关于餐饮行业预制菜的讨论因罗永浩的一则吐槽引爆舆论。9月10日,罗永浩在社交媒体公开“炮轰”西贝莜面村,称其“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并呼吁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使用预制菜。这一言论迅速将“预制菜是否该明示”的话题推至风口浪尖。

事件回溯

罗永浩的吐槽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预制菜在餐饮行业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消费者对“现做”与“预制”的知情权诉求也日益强烈。此次他的发声,直指消费者对餐饮品质与价格匹配度的关注——若花高价却吃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菜,是否属于“消费预期不符”?

面对质疑,西贝方面迅速回应:店内招牌菜牛大骨“每天早上现煮”,莜面是“工作人员现场手搓”,炒菜所用蔬菜也为“每天新鲜到店、现场炒制”,强调“不存在预制”。

西贝前员工谈后厨究竟用没用预制菜

面对罗永浩的持续质疑,贾国龙采取了强硬回应策略。当日下午,他现身罗永浩用餐的北京祥云小镇西贝门店,手持消费小票对着镜头宣布“一定起诉罗永浩”,强调“西贝门店里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并称罗永浩的言论“对西贝伤害很大”。

同时,西贝同步推出两项举措:一是全国370家门店开放后厨,消费者与媒体登记信息即可参观拍摄;二是上线“罗永浩套餐”,邀请公众“亲身体验”菜品。

西贝前员工谈后厨究竟用没用预制菜

然而,贾国龙的“强硬”并未平息争议。9月11日晚7点15分,罗永浩“应战”,表示“来吧,如果不是预制菜,那就太牛逼了”,进一步激化舆论对抗。

舆论失控

9月12日,西贝的“自证”行动陷入被动。

当日上午10点30分,全国媒体与消费者涌入西贝门店后厨,大量拍摄素材经社交平台传播后,西贝食材的“预制属性”引发更大质疑:保质期9个月的袋装焖饭、12个月的鸡汤料包、24个月的冷冻西兰花(为儿童套餐必备食材),被网友调侃为“给一岁宝宝吃两岁的西兰花”。

面对质疑,西贝员工解释称“没有预制菜,只有预制工艺”——肉由中央厨房预加工后运至门店,蔬菜采用冷冻锁鲜技术,料包需二次添加食材制作,但这一说法与公众对“预制菜”的认知存在显著偏差,未能获得认可。

事件转折与结果

9月13日,西贝的经营压力显现。

贾国龙透露,事发前两日门店日营业额均减少100万元,9月12日(舆论高峰日)减少200万-300万元;部分门店员工反映“业绩下滑10%”,一线员工担忧“影响家庭收入”。

当日23点52分,罗永浩发文称“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风波暂现降温迹象。

9月14日,局势再度反转。上午,西贝宣布停止开放后厨参观;中午,贾国龙在餐饮行业群中道歉,称“我应对方式有错,改”,但随后补充“罗永浩是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太坏了,但他打醒了我”。

这番言论彻底激怒罗永浩,其在当晚10点39分表示“这事儿没法揭过去了”。

9月15日,风波迎来收尾。上午11点52分,为西贝服务10年、收取6000多万元咨询费的营销公司华与华,其创始人华杉因此前“力挺西贝、称罗永浩为黑嘴”,主动向罗永浩道歉,罗永浩称“此事可作为插曲过去”。

下午1点30分,西贝发布致歉信,宣布整改措施:10月1日前全国门店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儿童餐的焖饭牛肉酱、牛肉饼、鳕鱼条改为门店现制,烤羊肉串改为门店现切现串现烤;值得注意的是,致歉信初稿中“顾客虐我千百遍”的“虐”字,因争议被补充双引号后重新发布。

当日晚6点38分,罗永浩发布长文“收兵”,称“五十岁后见多了中年人因‘面子’做愚蠢决策,如贾国龙此次所为”,决定放弃追究西贝。

截至此时,贾国龙未再公开发声,这场持续5天的风波正式落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