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交易》,此词条收录于02/12,仅供参考
高频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属于程序化或算法交易的一种类型,是指交易者利用硬件设备和交易程序的优势,自动获取、处理市场信息并生成和发送交易指令,在短时间内频繁买进卖出以获取利润。
高频交易发源于美国并快速成长,产生背景是交易系统的电子化。美国的交易系统电子化肇始于1968年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NASD)创立纳斯达克证券市场(NASDAQ);欧洲的交易所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90年代普及了电子化交易系统。这些电子交易系统都引入了订单自动撮合系统,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提高了市场透明度、流动性与定价效率。21世纪初,高频交易的订单执行时间需要几秒钟,而到了2010年,订单执行时间已经缩短到毫秒甚至微秒级。2015年3月,美国证监会采取措施,要求某些高频交易商向金融业监管局(FINRA)进行注册。2017年1月,《欧洲金融工具市场指令(MiFIDII)》正式生效,在整个欧盟范围内建立了针对高频交易的监管框架。截至2023年9月3日,高频交易占美国股市交易量的55%左右,占欧洲股市交易量的40%左右。
高频交易有五个特征,一是高频交易会利用复杂的技术手段;二是高频交易是一种高级的量化策略;三是日内交易频繁;四是隔夜头寸数量很低甚至没有隔夜头寸;五是高频交易对交易速度要求较高,包括“(准)做市”“套利”与“趋势交易”三类基本策略。高频交易虽然可以使市场价格更快反映公开信息,但长期来看,高频交易算法内在的模型风险可能导致价格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