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问好啊!“杼”这个字一瞧,还蛮特别的呢。我又如约来和你分享我的汉字学习笔记啦!本篇笔记,写的是“杼”字,跟着笔记一起来学它呀。
读音
"杼"字的读音为zh?,与常见字“注”字同音,《正韵》里对杼字的注音为“杼,音柱”。
造字本义
“杼”字由“木”和“予”组成,其中“木”是边旁,而“予”则是声旁,同时也表达了这个字的意义。就像我们用木棒来支撑东西一样,“杼”字的造字意图就是用木制的梭子在织布机上引线,真是形象又生动。
从篆书到隶书,“杼”字经历了一些变化,但核心的构字思想一直没变,始终围绕着那个木制的梭子。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陀螺,虽然样式可能有所不同,但转起来的样子总是那么让人着迷。
“杼”的本义,它指的是硬木制成的穿引丝线的梭子。想象一下,古时候的织女们坐在织布机前,手里拿着这个梭子,一来一回地穿梭,织出美丽的图案。这不仅仅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艺术,一种生活。
“杼”字的引申义,也很有意思。它不仅仅指梭子,还可以指木质坚硬的栎树。这让我想到了老家后院的那棵老槐树,树皮粗糙,却能经受住岁月的风霜。这种树,就像“杼”字一样,坚硬而可靠。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许慎对这个字的解释是“機之持緯者。从木予声。直呂切”。这里的“機之持緯者”指的是织布机上用来保持纬线(即横向的线)的工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梭子。
“从木予声”则指出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其结构由“木”字旁和“予”字组成,其中“木”表示这个字与木材或树木有关,而“予”则是其声旁,表示这个字的发音来源。“直呂切”是古代的反切法,用来标注字的读音,这里指的是这个字的发音类似于“直”和“呂”两个字的组合发音。
《说文解字》中对这个字的进一步解释是:“機持緯者。梭皆俗字。從木予聲。直呂切。五部。按此與木名之以左形右聲、下形上聲爲别。”段玉裁在这里指出,“杼”和“”(另一个字,可能指的是与“杼”音同或形近的字)虽然音同或形似,但意义不同。他强调“杼”是织布机上的工具,而“”则是另一种意义。
同时,他提到“梭”是“杼”的俗字,也就是非正式的写法或民间的叫法。他还提到了“左形右声”和“下形上声”是汉字构造的两种方式,分别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位于字的左边或下边。
这两部古字书都认为“杼”是织布机上用来保持纬线的工具,是一个形声字,其声旁来源于“予”,而形旁是“木”。在古代,这个字的发音是通过反切法来确定的,类似于现代普通话中的“zh?”。同时,段玉裁还提到了“杼”与另一个字“”在音形上的相似性,但意义上有所区分。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对“杼”字的解释主要围绕其本义及引申义展开。首先,它明确指出“杼”是织布机上用来持緯(即纬线)的工具,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梭子。这个解释直接关联到古代纺织工艺,说明了“杼”在织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康熙字典》还引用了《说文》中的说法,即“機之持緯者”,再次强调了“杼”作为织布机关键部件的地位。此外,它还提到了“杼”在土木工程中的另一种含义,即东齐地区将土作称为“杼”,这反映了“杼”字在古代可能还有指代某种职业或技能的用法,尽管这种用法并不常见。
《康熙字典》还列举了“杼”的多个引申义。比如,它表示“薄”或“削薄”的意思,这在《周礼?冬官考工记》中有所体现,说明在制作车轮等工艺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形对材料进行削薄处理。此外,“杼”还有“长”的引申义,以及作为植物名(如柞树)的用例,但这些用法相对较为罕见。
《康熙字典》对“杼”字的解释主要围绕其作为织布机梭子的本义展开,并涵盖了其在土木工程中的特殊含义以及多个引申义。这些解释不仅揭示了“杼”字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体现了汉字意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含义用法
杼字在现代字书里的含义和用法
"杼"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作为织布机上的一个重要部件——梭子。想象一下,古时候的织女们坐在织布机前,手中熟练地操作着梭子,穿梭于经线之间,织出一匹匹绚丽的布匹。"杼"字的本义,就是指这个在织布机上用来持纬线的梭子。
《说文解字》中,"杼"被解释为“机之持纬者”,这进一步强调了它在织造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而《诗经?小雅?大东》中的“杼柚其空”,则是用"杼"来泛指织布的工具,这里的“杼”和“柚”一起,构成了织布机的完整形象。
除了织布机上的梭子,"杼"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薄”或“削薄”。在《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中提到:“凡为轮,行泽者欲杼”,这里的“杼”就是指削薄,让车轮在泥泞中不易沾泥。️
此外,"杼"在某些方言中,还有“土木工程中的泥工”的意思,这可能与它在织造过程中“持纬”的功能性有关,都涉及到一种“构建”或“塑造”的动作。
《战国策》中提到的“曾母投杼”,这里的“杼”不仅是织布机上的梭子,更隐含了一种因误会而产生的慌乱情绪。而在《木兰诗》中的“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杼"在这里成为了织女内心情感的象征。
“杼”这个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件,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从织布机上的梭子到诗文中的构思布局,再到土木工程中的专业术语,"杼"字的每一次出现,都像是在讲述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结束
本篇关于汉字“杼 ”的笔记,简单写到这里,希望本篇笔记又能让你学到新知识,如文中有理解不当的地方,感谢告知,下篇笔记见。另外,如你有哪些字存在疑惑,也可以告知,咱们一起研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