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沉得住气,是对生活的一种理解。那些看似艰难的时刻,往往是蜕变的前奏。在静谧中,我们感受生命的价值,守住内心的宁静,最终会发现,所有的坚持与沉淀都将化作丰盈的回报。
言归正传,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个有意思的汉字--“杼”。不知道您是否也对“杼”字了然于胸呢?
一、“杼”字读音
“杼”字的读音为zh?,与常见字“注”字同音,《广韵》里对杼字的注音为“直呂切,音柱”。
二、“杼”字本义
“杼”字的造字本义,指的是织机上用来穿引丝线的硬木制梭子,是古代纺织工艺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杼”字的构成,由“木”和“予”两个部分组成。“木”这个部分,表示材质,即梭子是由木头制成的;“予”这个部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带线的梭子在织机上引线的动作。这两个字结合起来,形象地描绘了织布时梭子在织机上快速穿梭的情景。
在篆文时期,“杼”字的字形由“木”和“予”组成,形象地展现了梭子的形状和功能。隶书时期,字形进一步简化,但依然保留了“木”和“予”的基本结构。到了楷书时期,字形变得更加规范和易于书写。
“杼”字的引申义,从最初的织机梭子,扩展到了与纺织相关的各种工具和行为,如“机杼”指的是织布机,“杼柚”指的是织机上的部件。此外,“杼”字还用来形容事物的条理和结构,如“杼柚其空”形容织机上的梭子快速穿行,织出精美的织物。
三、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对“杼”字的解释如下:机之持纬者。从木,予声。直吕切。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杼”字的解读是:“杼”字的本义是指织布机上的梭子,这是织布过程中用来在经线之间穿引纬线的工具。字由“木”字旁和“予”字组成,属于形声字。
他进一步解释说,“杼”字在古代不仅指织布机上的梭子,也用来指代整个织布机,如“机杼”一词。此外,“杼”字还有“薄”、“削薄”、“减削”等含义,这可能与织布过程中对布料的加工有关。
四、含义用法
①“杼”字,最初的意思是织布机上的梭子。《说文解字》中提到“杼,机之持纬者”,说明在古代,“杼”字直接关联到织布机和纺织工艺。
“杼”字也用来指代织布机,比如《后汉书?列女传》中的“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这里的“机杼”泛指织布的工具,“杼”字在这儿就是指代织布机。
②“杼”字,它既可以指代织布机上的筘,如《诗经》中的“杼柚其空”,这里的“杼柚”比喻诗文的组织、构思;也可以代表织布机上用来持理纬线的梭子,比如《战国策?秦策二》中的“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描述的是曾母因误会而投掷梭子逃跑的情景。
③“杼”字还用来指代土木工程中的泥工,比如《方言》中的“东齐土作谓之杼,木作谓之柚”,这里的“杼”就是指泥工。
④“杼”字还有动词的用法,表示削薄或减削,如《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中的“凡为轮,行泽者欲杼”,描述的是制作车轮时需要削薄以适应湿地的需要。
⑤“杼”字还有形容词的用法,可以表示薄,比如《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中的“行山者欲侔”,这里的“杼”就是薄的意思,用来形容车轮的制作要求。
⑥“杼”字还可以作为名词,指代一种植物,如《尔雅?释木》中的“栩杼”,这里的“杼”指的是一种柞树,也称为栩。这个用法,让我们看到了“杼”字在自然界中的象征意义。
本文小结
"杼"字读作zh?,原指织布机上的梭子,用于引导纬线穿过经线。在古代,杼是织布的重要工具,因此也引申表示与纺织相关的事物。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文学作品中偶尔出现,象征勤劳和传统纺织技艺。
学习更多汉字知识,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