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酷、滑翔伞、攀岩、蹦极……这些极限运动哪个最让你手心冒汗、双腿发软?有人说这些刺激的行为在中国没有市场,殊不知,自古以来我国从不缺少“极限运动”!
衔枚疾走取蔡州
古人云“兵贵神速”,在战争中,想要最早获取较大优势,只有尽快抵达目的地。骑兵可以靠千里马,而作为我国古代战争主力的步兵,则不得不“急行军”!
为防止泄露军机,被敌人埋伏,急行军时,兵勇们必须马摘鸾铃、军士衔枚。那么,古代急行军一整天能走多远呢?
元和年间,唐朝大将李愬率军奇袭蔡州,一昼夜急行一百三十里(约70千米),成功抓获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吴元济,成为历史上教科书般的军事战例。通常情况下,急行军需要考虑道路、天气、粮草、装备、军队规模及侦察反馈等情况!
有人肯定要说,一天怎么才走70公里?如今我们开着车在高速飞驰,确实快,每小时能跑100多公里。然而在行路坎坷的古代,连如今在我们看来的土路村道都是奢侈品,荒郊野岭更多寸步难行,正常情况下辎重繁多的步兵大军一天只能走20公里左右,因此急行军一天能前行70公里,已属于“极限运动”了!。
“马上飞递”如流星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中国早在周代就出现了邮驿,从汉代开始,重要道路每三十里(约12千米)就有一个邮驿,唐代邮驿则遍布全国。清代末期,驿站逐渐停用,代之以邮政。邮驿对于传递官方重要情报至关重要,只见传递公文的信使身背小黄旗,鞭打快马,路人看到小黄旗纷纷让路。信使飞马赶到下一个驿站时,不管马力是否衰竭,都要更换马匹,继续纵马狂奔。
唐代,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六天之后,三千里(约1620千米)外的唐玄宗就收到了前方通过邮驿送来的奏报。宋代,送赦书及最紧急的军事情报的信使昼夜不停可日行五百里(约270千米)。
按照规定,我国古代信使每昼夜必须行三百里(约162千米),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行四百里(约216千米)、六百里(约324千米),最高不超过八百里(约432千米)。这是电报、电话等现代通讯方式出现之前,信息传播最快的速度。
轻舟一叶去如风
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是长江三峡的起点。长江三峡全长193千米,两岸高山对峙,水流落差较大,水势湍急。
唐代的一里等于今天的400多米。白帝城到江陵实际距离约为350公里。夏季,江水大涨,顺流而下,舟行似箭,白天时间又较长,所以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江陵,并非完全不可能!
我国古代的“极限运动”,凝聚了先辈的经验和智慧,是他们在当时的环境下做出的最大努力!
本公众号所载的文、图、字体等稿件均出于知识、新闻分享且不作为商业盈利用途,如涉及版权争议须交涉,请联系作者。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本平台查核属实后,将于24小时内删除消息,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