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郑重其险
保险“坑”要及时补
提及保险相关,
第一个想法就是「保险“坑”」,
买之前坑,买之后也坑!
买之前的坑在于产品的错误选择,
产品选错“步步错”,保障错误又花钱。
买之后的坑在于不合适的退保,
退保往往会“大出血”,本金亏损严重。
其实“所有的产品都好!”没有差的产品,只有适不适合你的产品。退保这件事,劝大家一定要慎之又慎。
不要道听途说,就一时冲动想要退保。要是一冲动,又退错了保险。有可能你的损失,比买错保险还大。
退保必须要知道“黄金时段”,选择在正确时段退保的话,争取做到本金基本不损失,也可以在错误的产品上把“伤害”降到最低。
那么,保险退保怎么退比较好呢?
退保会有什么损失?
01、退保最直接的损失,就是钱。
从我们拿到一张保单到退保,可能会经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犹豫期内退保。
第二种情况:过了犹豫期,但现金价值还没有超过本金。
保险退保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过程,因为随意的退保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如果我们退保,会损失什么呢?
第一种.在犹豫期内退保
就像我们平时在网上买东西,会有7天无理由退货,保单也会给你冲动剁手“反悔”的机会,一般是10到15天的犹豫期。
如果是在犹豫期内退保,基本不会有损失,最多是几块钱、十几块钱的工本费,就完事了。
第二种.
过了犹豫期,现金价值还没超过本金
这里,有个名词叫“现金价值”。
什么是现金价值呢?就是你退保能拿回来的金额。
一般来做理财或者储蓄的客户,我一般会问:
这笔钱,你能不能保证5年-10年内不动它。
为什么呢?
我拉一张保单利益测算表,你就明白了。
图例方案是一张5年交、年交保费5万的保单。如果过了犹豫期,想要在第一年退保,交5万块钱,只能退回14385元。如果是第二年,交了10万,只能退回不到37175元。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了,那我交的钱去哪了?
明明交了10万,为什么退回连一半都不到。
这是因为这张保单的时候,会产生一些额外的费用。
比如,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
比如,支付给销售人员的佣金和服务成本;
比如,风险保费,在缴费期内,如果发生事故,保险公司会赔你全部保额的风险成本。
因为这些七七八八的费用,所以前五年的现金价值会很低。
也有保险公司做过回本期短的产品,有两三年回本的,但是后面被监管叫停了。回本太快,保司完全是在亏钱做买卖。
有人会问,“我可以等,过了缴费期,等现金价值回本之后,我再退行不行?”
储蓄类的产品,只要现金价值高于本金,什么时候退保,取决于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看看想要这笔本金“赚”多少?
10万块钱,如果放在银行,按照2%的利率,五年也有个10000块钱的利息。
如果放到保险,五年最多也只能回个本。
所以,要是五年内要用的钱,我不建议买成保单,存银行效果会更好。
如果这笔钱,5年、10年都用不到, 那放保险就没有问题了,还可以进行复利增值。
就以目前3.0%的增额为例,只要给保险时间,后期复利是肯定是能远远跑赢定存的。
注意 :我说的是远远。
而随着利率的不断下调,保险产品也陆续下架,复利3%和复利2.5%的差别,虽然看似不大,100万的本金,20年相差将近17万。
对比下面的这张图,这,好像也不少吧?
除了经济上的损失,退保还会有什么风险呢?
02、可能核保规则会发生变化
基本上,每过一段时间,比如一年,两年,保险公司就会对产品进行一次更新迭代。
随着产品的更新,一些核保规则也会随之变化。
比如,可能保障范围和内容多了以后,保额就相应拉低。
之前可以保额可以到50万,更新之后,就只有30万了。
比如,基于生命表的情况,同样的保障内容,保费增加。
之前30万保额重疾3000元,调整之后,保额增加到了4000元。
03、因为身体情况被拒保
这是很多人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等到买不了保险才感慨“保险不是你想买就能买。”
比如,十年前买了一张重疾,那时候30岁,身体健康,体检一路绿灯。
十年后,拿着保单想换一款最新的重疾,价格低、保障还全,先姑且不说10年的重疾保费可能会亏损,一看体检单,肺结节 血脂高 各种指标...
那这样,基本是买不了新保险了。
那除了上面的123,还有一些细节,比如等待期、责任免除期、两年不可抗辩等等这些都要重新计算。
郑重建议:如果不是真的极端情况,不要轻易退保,但已经购买的保单要定期进行年检和分析,确保配置符合不断变化的家庭情况和家庭成员。
温馨建议:
A.把握犹豫期黄金时机犹豫期,作为冷静思考期,无疑是退保的最佳窗口。保险合同生效后的10天至15天之间,若决定退保,通常会全额退还已支付的保险费,不扣除任何费用。产品不符合自己的需求或预期,应及时申请退保,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B.一旦犹豫期届满,保险公司将依据合同条款,计算并退还保单的现金价值,可能扣除一定比例的手续费。保单初期的现金价值普遍远低于已支付的保费总额。因此,在保单前几年内选择退保的话,投保人可能会面临较为显著的经济损失。
犹豫期是保险退保的关键黄金期。若错过了犹豫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退保时机;
可以再“抢救”一下
抢救措施一:
退掉一部分,保留一部分
任何人或者任何家庭买保险,都是一层层往上搭建的。先是消费型保险,然后是储蓄型。
什么是消费型呢?
惠民保、百万医疗、定期重疾、消费性重疾,都属于消费型保险。
它的特点是,比储蓄型的保费更低,可以把它理解为以小搏大。
它的好处就在于杠杆大,用相对较少的保费,撬动更多的保额。
但是,很多消费型产品都是一年一保,到期之后如果没有发生风险,保费就没有了,要重新去保。
而重新保的时候,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按照未来某个时间节点,身体状况、财务状况、重新核保的过程,就会有可能发生风险。在续保的时候,如果不让继续保了,到那个时候,就面临着财务的裸奔。
当生活步入正轨,有预算的时候,你就可以考虑长期险、终身险。
因为这样,在人生中最需要保障的时间段,依然会有一份保障,这个时间周期只有长期险能帮你解决的。
我们在搭的时候一层层往上搭,反之,在拆的时候,也可以一层层的往下拆。这样一来,我们还可以保留一些基础的保障。
抢救措施二:
在宽限期或复效期把保单续上
一般保单都会有60天的宽限期,和2年的复效期。
宽限期可以理解为缓冲期,在这段时间内,交不上钱保单不会受影响。
但是,如果保单过了宽限期,你还没交费,保单就会中止。
注意,这里是中止而不是终止。
这时候保单就会进入到复效期。两年之内,如果又有钱交保费了,可以随时申请保单复效。把欠的钱补上,再交完当年的保费,保单就能恢复如初了。
不过,保单中止之后出险,保险是不给赔的。以及保单复效时,被保人还要重新过健康告知和等待期。
抢救措施三:
减额交清降低压力
减额交清,你可以理解为用大房子换小房子。贷款买房子,结果没钱缴费,房产公司按你已经交了的钱,把大房子折算成了一个小房子。房子的功能还在,但是面积变小了。
抢救措施四:
保单复议争取更好结果
在投保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某些疾病不保的情况。
比如,检查出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除外;
比如,检查出乳腺结节,乳腺癌除外。
如果有一天病好了,就可以找保险公司申请保单复议,只要保险公司通过,之前除外的疾病(不保的疾病)就可以重新保回来。
不过,保单复议不是每家公司都有的,可以问一下你身边的顾问有没有这个功能,或者是找我们帮你看看也行。
这里说的都是一些保单有瑕疵的情况下,咱们可以修复,尽量修复。
但是,还有种极端情况是,保单真的很烂,如果是这样,该退退没必要手软
该出手就出手,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在咨询和保单检视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觉得家庭“保险已经配置很全了”,分析一番后发现,一年也4万块钱,保障存在很大的问题。
这是梁先生的保单,可以给大家看一下(产品名字处理了)
梁先生一家人的保单,一共踩了两个大坑。
第一个:把返本型长期意外险当做普通意外险。
这种意外险,优点是到期可返本,但是保障有缺失,只保意外身故和全残,不保意外医疗,不保残疾,不保猝死。
全残和伤残,一字之差,实际相差十万八千里。比如:双目失明、瘫痪、成植物人,这种程度叫做全残。
一只手臂、一条腿丧失了功能,才属于伤残。
意外摔倒了,导致了脚踝骨折,这叫意外医疗。
那实际上,根本没有多少人能因为意外达到全残的地步。
正常人更多的是意外医疗和伤残。同时,这种产品价格特别贵,收益率低。
像梁先生这份意外险,他每年要交1670元,交10年,才有30年50万保额意外保障。而实际上,一份保障全面的意外险,一年只要300 元,保额可以去到150万。
第二个:把万能险当做重疾险。
很多时候捆绑型产品都是在一个主险的基础上附加多个附加险,梁先生误以为买了一个年交8千,交20年保终身的重疾险。但实际上是一份主险是万能险,然后附加了重疾险和医疗险的产品。
作为万能险,它的交费年限其实是不限的。
这个产品的保障逻辑是这样的:
先把钱交到万能账户,然后保险公司会从万能账户里面扣钱,去买重疾险和医疗险。
账户就像一个水池,一边往里存钱加水,保险公司一边往外扣保费漏水。它的好处是,不会忘记交保费,里面有钱随时就给你扣了。
但是,它的弊端在于,保单可能有失效的风险。比如,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之后,重疾险的保费会一直往上走,如果有一天不再往账户里充钱,等到账户上的钱扣光,保单就会中止。
这是很多人的产品存在的缺陷,买的很多,不一定是保障很全。
郑重建议
关于退保,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看法,
上面只是列举个人的建议。
所以,非常建议来咨询后再做决定。
不要因为一时冲动,
或者是道听途说,
让自己处在没有保障的状态。
在退保的时候,
一定要三思、三思再三思。
退保,要比买保险更谨慎。
有保障,总比没保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