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每个字都蕴含着独特的情感和哲理。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含义丰富的字——“戾”。如果你对这个字的读音和含义感到好奇,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挖掘它的内涵。
一,“戾”字的正确读音
“戾”字的正确读音是【l?】,属于第四声。
结构:半包围结构。
同音字:【力】。
二,“戾”字的字义解析
“戾”是一个会意字
"戾"这字,它是由"犬"和"户"俩部分组成的。想象一下,一小狗儿要从关着的门缝儿里挤出来,那它不得把身子扭成个弯儿啊?所以啊,这"戾"字的本意,就是指弯曲,就跟那小狗儿扭身子似的。
深入了解“戾”字,还有多种意思:
1,罪、罪过。
2,凶暴、猛烈。
3,至、到。
4,违背、违反。
5,破裂。
6,通“捩”【li?】,扭转。
7,乖张;违逆。
8,暴戾。
9,贪婪、凶猛。
10,安定、静止。
11,祸患。
12,蒙受屈辱或受到的贬抑。
13,通“疠”,疫病。
14,《山海经》中的一种兽。
“戾”字的含义是不是非常丰富,但是大多数含义在现在不经常用,我们经常听到是是“戾气”这个词。
“戾气”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两种含义:
1,指人的性情或行为:形容一个人性情粗暴、易怒、难以相处,或者行为乖张、不讲理。比如,"他身上有股戾气,总是与人发生冲突。"
2,指环境或氛围:指某个环境或氛围中存在一种不和谐、紧张或负面的气息。比如,在某些竞争激烈或压力大的环境中,会有人说"这里戾气太重",意味着该环境充满了竞争和压力,让人感到不舒服。
"戾气"在中医理论中也有其特定的概念,指的是...内部由于情绪压抑、气血不畅等原因产生的一种负面能量,长期积累会影响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戾气"常用来形容人或环境的负面状态,提醒大家注意调整情绪和改善环境氛围。要改这戾气,得从心开始,学学怎么控制情绪,别老让自个儿的火儿乱冒。多跟和气的人在一块儿,做点让自己开心的活动。还有啊,多替别人想想,有点儿同情心,慢慢儿的,那戾气就能少了。
三,“戾”字的文化意蕴
“戾”字不仅在字面上具有特定的情感色彩,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1,《吕氏春秋》——饮必小咽,端直无戾。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饮食一定小口下咽,坐要端正,不要歪斜。这句话反映了古代人对于饮食举止的讲究。
2,《荀子?荣辱》——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恈恈然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做事只为了追求利益、争夺财物、不知辞让、行为果断大胆、极度贪婪、行为粗暴而不讲理、贪得无厌只看重利益的人,他们表现出来的胆量和行为,就像那些商人中的不法之徒或盗贼一样。
3,《山海经》——又东南二十里曰乐马之山,有兽焉,其状如彚(hu?) ,赤如丹火,其名曰戾,见则其国大疫。
这句话的意思是:再往东南二十里,是乐马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与刺猬相似,全身通红如火,这种野兽名叫戾,它出现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会发生大瘟疫。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戾”字常被用来警示人们避免乖张和叛逆的行为,强调了和谐与顺从的价值。
四,“戾太子”是谁?
戾太子,名儿叫刘据,是西汉汉武帝的太子,也是汉武帝和他最爱的皇后卫子夫生的大儿子。这位太子啊,本来是皇位的继承人,可后来因为宫里头的权谋斗争,加上点儿误会,结果被牵扯进了一桩叫“巫蛊之祸”的政治事件。
巫蛊之祸,就是宫里有人使坏,用巫术害人,结果牵连了不少人。戾太子被陷害,说是他想用巫术害汉武帝。这事儿可大了,因为汉武帝那会儿年纪大了,对这些事儿特别敏感,结果信了那些谣言。
戾太子一瞧这形势不对,自己又洗不清,心一横,就起兵反抗了。可他毕竟不是当皇帝的料,也没准备充分,最后兵败,自己和儿子都自杀了,挺惨的。
后来,汉武帝明白了真相,知道是误会了戾太子,可人已经没了,后悔也来不及了。这事儿给汉武帝的打击挺大的,他后来还专门建了“思子宫”,纪念这位早逝的太子。
后来刘据的孙子刘询继位后,将爷爷刘据的谥号定位“戾”,所以人称“戾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被迫自尽,是被冤枉的。刘询给刘据谥号“戾太子”,是出于对爷爷的尊敬、对历史的反思、对政治的考量以及对文化传统的维护。这个谥号不仅是对刘据生前行为的评价,也是对他不幸遭遇的同情和纪念。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喜欢的朋友请点【赞】、【在看】和【分享】,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感恩遇见!
每天进步一点点,逐渐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不仅可以拥有广阔的视野,还可以赋予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点击下面公众号名片
汉字里的小秘密,等你来发现!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