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河南新乡的乡间小路还笼罩在夜色中。27岁的李亚云已经发动小货车,载着满车蔬菜出发了。晨曦微露时,她清亮的吆喝声将在村庄响起:“打豆腐喽——”
粉丝们更熟悉她的另一个名字:李福贵。这个取自余华小说《活着》的名字,似乎预示着她不寻常的人生。当李福贵自曝19岁结婚一年后分开冲上热搜,数百万人才真正读懂了这个笑容明媚的姑娘背后的故事。
01 原生家庭
李福贵的家庭,用“艰难”形容都显得轻描淡写。
父亲智力相当于10岁孩童,母亲情况更严重,智力停留在2岁水平,连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直到最近才学会自己上厕所。家里还有年迈的爷爷和因工伤致残的叔叔。全家七口人的生计,全压在这个27岁姑娘瘦弱的肩上。
村里人私下议论:“这么漂亮的姑娘,肯定是抱养的吧?”每当这时,李福贵只是淡淡一笑:“不管怎么,都得靠自己。”她神似明星车晓和陈数的气质与这个贫寒之家形成的反差,曾让无数人唏嘘命运的不公。
15岁初中毕业,她就辍学外出打工。在影楼当化妆助理时,每月2500元的工资,她省下一半寄回家。也正是在这里,情窦初开的19岁少女遇到了初恋,满心欢喜地步入了婚姻殿堂。
02 那记让她清醒的“现实耳光”
“那是我的初恋,当时觉得自己找到了依靠。”
新婚的甜蜜很快被现实击碎。当婆家得知她原生家庭的情况后,态度急转直下。在婚姻里,她活得小心翼翼:“我不敢反驳,受了委屈也没法回家说。”一年后,这段仓促开始的婚姻草草收场。
离婚那天,她拖着行李回到那个满目疮痍的家。没有避风港,只有需要她照顾的亲人。但正是这段孤立无援的经历,让她彻底清醒:“如果没有这段婚姻,我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活得有价值。”
婚姻的破碎反而让她坚定了改变家庭的决心,这是李福贵最痛彻的领悟。
03 逆风翻盘
回到家乡,她与爷爷一起扛起家庭重担。种桃树、卖桃子,后来转为流动卖货。凌晨四点起床进货,在早市吆喝“小白菜两块钱一把”,收摊后还要照顾父母。她的小货车成了移动的爱心驿站:给老人捎去定制的布鞋、帮独居老人晒麦子、甚至自费给困难老人送生活用品。
2022年底,她开始在网络分享日常。没有剧本的乡村生活意外走红——粉丝暴涨至近700万。
面对爆红带来的压力,这个坚强的姑娘曾在镜头前崩溃痛哭:“这两天采访太多,生活节奏全乱套了。”但她很快擦干眼泪:“苦难不值得歌颂,但确实能帮助人变得要强。”
04 那个在沟壑里仰望星光的姑娘
她的视频里有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当被问到家庭,她总是笑得灿烂:“我的家很完美,它给了我坚强和知足。”在卖货之余,她自学英语,阅读《史蒂夫?乔布斯传》,带从未出过远门的爷爷去北京看天安门。
面对外界“营销苦难”的质疑,村民一句话道破真相:“就算演戏,谁肯演六年?”如今,李福贵依然每天开着货车穿梭于乡间,价格便宜到几乎不赚钱,还主动给老人抹零。她的账本上记满了情义,却很少写下利润。
“身居沟壑,也要仰望满天繁星。”李福贵常说的这句话,或许正是她人生的最好注脚。
她的小货车满载的不仅是货物,更是一个农村女孩将苦难活成花的勇气。在这个追求“完美人设”的时代,她用布满老茧的手告诉我们:真实地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