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屏幕上一串高考分数,能让一个成年人瞬间泪崩?不夸张,这就是现实。
江苏连云港,王女士。今年6月26号,高考查分那个夜晚,她一边刷新网页,一边揪心到手都在抖。572分!一串数字跳出来的那一秒,她情绪直接炸裂,眼泪止都止不住。
别以为是哭着埋怨或者心碎,这波大哭里藏着太多的感激和骄傲,因为她懂,自家儿子的那一场“逆袭”,真不是谁都能撑下来的。
别看现在网络上鸡汤文一大把,到了自己孩子头上,复读怎么选,谁不是一百个犹豫?王女士的家,这一年足够拍一部高三纪录片:叛逆期儿子,高一高二跟谁都拧巴,骂过,打过,辩过,一家子那叫一个折腾。第一年高考,考了485分,这分数说实话,别说名校,普通本科都得卡边上。
那时候家里气氛很压抑。复读?值不值?折腾一年,要是还不行,怎么算?其实很多家长到这一步都退了,毕竟“赌不起”。但王女士一句也没放弃。她说过——“儿子再难,还是咱自己的娃,这道坎我陪你过。”
不得不说,陪孩子复读那种煎熬,拎起来谁都心虚。
复读这一年,说是魔鬼训练不为过。压力全在复读生自己身上,上一轮败仗的阴影、父母眼神、同学对比,哪一样都够呛。可有句话没错,*最怕猪队友变身带头大哥。*王女士的儿子,就是这一年被现实敲醒了。
那些口头禅不见了,补课、做题、刷夜通宵成了日常操作。以前不服管理的劲头反倒变成了学习动力。提了87分,考到572分,这成绩没有水分——折算下,理科要拉开这个差距,靠的可不是突击几本习题那么简单。
王女士查完分数那波泪崩,真不是演的,是压抑一年的悬着心一下子找到了着落。这种“高光时刻”背后,藏着复读生和家长每一个夜晚咬牙坚持的痕迹。
说真的,不是谁复读都能逆天改命,咱也得实事求是。有家长问,该不该让孩子复读?来——拿笔记一下,这几道“复读筛查题”,值得每个人认真想:
• 这次高考成绩失利,是因为临场没发挥,还是积年累月差距过大?
• 孩子自己,是真受了刺激想翻盘,还是家长一厢情愿逼着搞?
• 家庭有愿意再给一年机会的心态和资源吗?有的孩子能自愈,有的孩子真是被逼坏的。
• 有没有踏实做题、沉下心自我反省的意愿?或者,TA其实对学校/读书完全没兴趣?
啰嗦一句,复读不是万能钥匙。有的孩子真的需要再练一年,大概率能爆发;有的孩子,压根不喜欢学习,你送他一年新教材,他看着都头疼。真不是批发的“翻盘机器”,一定要根据自家情况斟酌。
如果你现在还在犹豫要不要复读,不妨和王女士一家做个共振。跌倒过、怀疑过、自愈成功过,这才是青春最真实的样子。
高考是人生的“第一道大坎”,不是最后一道。能选择再拼一把,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勇气。家长和孩子,扛住这一年,谁都了不起。
你有“逆袭天赋”吗?你家孩子准备好卷土重来了吗?欢迎在评论区讲讲你的故事,或者把这份“自测题”发给需要的朋友。高考路上,每一道泪光都值得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