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反映,在收到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后发现其学校名称有误,署名写成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院”。校方回复称情况属实,并表示,“校方收回了所有署名错误的录取通知书,目前已寄出新的录取通知书。”
录取通知书上的错误近年来屡见不鲜,而且越来越离谱,甚至发展到了自家校名都写错的地步,这实在是个值得反思的现象。校方为何如此草率?就不能好好检查几遍再印刷吗?此类“乌龙”事件为何层出不穷?如果学校层面的大量工作止于交差了事,又怎么要求学生去践行科学精神呢?这些负面的影响,作为大学自身,值得深刻反省!
录取通知书写错校名!学校:已更换
连日来,多位网民发视频称,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上出现错误,竟然将学校名都写错了,引发热议。对此,校方回应称,已关注到此事,不发表评论。
视频画面显示,该录取通知书上多处明确写着学校名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但落款署名却写成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院”。在评论区,不少网民也指出署名有误。此外,还有家长留言称,学校已联系他们,将有误的通知书寄回。6月23日,该校一名新生家长告诉记者,发现有误后,学校已经联系他们寄回,并重新发了正确的录取通知书。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官网介绍显示,该校属国有公办院校,是一所获得过颇多荣誉的高等职业院校,如此错误,实在不应该。
录取通知书错误,缘何屡见不鲜?
录取通知书、毕业证上出现错误,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几乎年年都有学校踩坑。6月22日,有网友发现,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将“报到”写成了“报告”。
工作人员解释称,今年重新调整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版式,在调整版式的过程中,设计了好几版。“可能最后分批打印的时候,里面的字就出现了问题。”该工作人员对此失误表示抱歉。
去年,有高校录取通知书将“录”字打成了“寻”字;还有高校录取通知书上出现英语拼写错误,“University”一词被印成了“Unversity”。
从2023年巢湖学院录取通知书的“日”“月”混淆,再到2024年河北科技学院录取通知书的字体严重错位。今年毕业季,不少高校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书也出现了错误,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毕业证书上将“授予”印成了“授子”;另一所湖南长沙的高校则让毕业生集体“结业”……
但比起把自家学校的名字写错,“授子”和“结业”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一字之差,却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让学生的学历真实性受到质疑,求职时遇到困难。
每次此类新闻被曝光后,涉事高校都会表示将改正错误,这当然是应该的。但说到底,如果高校能对这些事情多上上心,这种错误本不该存在。证书不一定要多么精美,但至少要严谨、规范,不留瑕疵。退一万步来说,把自家学校的名字写准确,这个要求不算高吧?
录取通知书的“小错误”,是教育管理的“大问题”
“这都能写错?”这也许是许多网友对此消息的心声,也是收到该学校录取通知书的学生们的第一反应。对于学生来讲,录取通知书是意义非凡的,它是学生未来学习生活的“入场券”,它不仅仅是一份普通的纸张,更是学校对学生的一份郑重承诺。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录取通知书不仅是给学生个人看的,也是给社会看的,代表着一所大学的形象。
每年入夏时节,高校行政和教辅岗位的人员就会处于持续高压的工作状态中,偶尔因人手不足出现一些细节上的疏漏,也是人之常情,公众多半能谅解。
不过,一本通知书从设计、印刷、打包,直至最后送到考生手中,先后要转手多个部门。问题在于,面对如此明显的低级错误,最后还是由接到通知书的考生发现,整个流程中层层把关与审核竟形同虚设。因此,相比追究具体部门和员工的失职,为何出现这种系统性结构化的失效和失灵,才更值得有关单位警惕和反思。
一所高校对学生的教化和影响,远不止于课堂的45分钟。其中,管理服务工作也是窥视校园精神和风气的一扇重要窗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处其中的学子们。
要杜绝此类事件的再发生,教育机构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首先,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水准,增强责任意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其次,应建立多重审核机制,多人员把关,确保文件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到事前预防。还要做到事后问责,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眼下正值高考招生季,各高校在宣传方面都铆足了劲。殊不知,一所大学要获得公众的垂青,相比大师和大楼,那些藏于管理服务细节之中的主动和精细,以及背后透露出“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往往更打动人。
录取通知书闹“乌龙”,你怎么看?
你对自己的录取通知书满意吗?
评论区聊聊~
编辑 | 陈彤
综合 | 红星新闻 澎湃新闻评论 红辣椒评论 大皖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