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西药和中成药的说明书上,往往会注明每天服药次数和剂量,比如“每天三次,每次1粒”,但很少具体说明什么时间吃。现代人对于药品的服用时间,大多只留意到饭前、饭后、空腹、睡前这些关键词,这是因为很多药物对胃肠有刺激,多建议饭后服用,以避免发生副作用。那中药该什么时候服用呢?
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服药法论》中提到:“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这是说病要治好,不仅要开对处方,还要以正确的方法服用,不然不仅治不好病,反而对身体不利。他还列举了通下化积药的例子,认为通下化积药需要在饭前服用,不然会与食物混杂,使药效不能发挥,且进食之物又会加重积滞。
古人在几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有关服药时间经验,并把服药时间作为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神农本草经》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也就是说按疾病所在部位,分饭前、饭后、清晨以及睡前服药。
急诊用药则不拘时间,煎好后立即服下,取急病急治之意。《伤寒论》中提到:“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若或差迟,病即传变,虽欲除治,必难为力。”即凡是熬煮汤药,要不拘时间,不避早晚,发觉病后,不论早晨晚上,马上就煎汤服药治疗,那么疾病就容易痊愈。如果稍有迟误,疾病就会传变,虽然想根治,也无能为力了。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宜采用。
需要注意的是,现今很多患者脾胃虚热,大部分药物都不适宜空腹服用,而在上、下午服用最好,两次间隔时间不少于4—6小时。一般药物一天服用 2 次,饭后 1 小时以上或半空腹状态服用较好,晚上 9 点以后不要服药,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及夜间睡眠。中西药服用至少相隔30至40分钟;为保持有效血药浓度,兼用抗菌药的上呼吸道疾病患者,中药应在服用西药后1至2小时服用。
中药的服用时间是一个结合了中医传统智慧和现代医学研究的复杂问题。遵循古籍的指导和现代科学的证据,我们可以更合理地安排服药时间,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但对于具体某一病证的服药时间,仍需以医生的建议为指导。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来源:综合自中国中医药报、养生中国
总编辑:顾宏春
副总编辑:耿留珍
设计制作:王琳 黄良昕
供稿:中医护理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