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一句一译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一句一译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一句一译

 最佳答案:

      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翻译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原文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翻译

      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原文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翻译

      (齐宣王)说:“德行怎么样,才可以称王呢?”

      原文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翻译

      (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原文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翻译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全百姓吗?”

      原文

      曰:“可。”

      翻译

      (孟子)说:“可以。”

      原文

      曰:“何由知吾可也?”

      翻译

      (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

      原文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翻译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何之?”(牵牛的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牵牛的人)问:“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您说:“怎么能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原文

      曰:“有之。”

      翻译

      (齐宣王)说:“有这事。”

      原文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翻译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我确实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

      原文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翻译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土地狭小,我怎么会吝啬一头牛?就是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无罪却走向死地,因此用羊去换它。”

      原文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翻译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原文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翻译

      齐宣王笑着说:“这的确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不是吝啬钱财才用羊换掉牛的,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了。”

      原文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翻译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君子对于禽兽,看到它活着,就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远离厨房。”

      原文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翻译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自己这样做了,反过来想想为什么,却想不出道理来。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文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翻译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原文

      曰:“否!”

      翻译

      (齐宣王)说:“不相信。”

      原文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翻译

      (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原文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翻译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原文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翻译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一类的事。”

      原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翻译

      “(孟子)说:‘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