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金圣叹点评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资料:名家评点名著阅读教学——金圣叹评点《..

金圣叹点评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备课资料:名家评点名著阅读教学——金圣叹评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语文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导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构成,其中包括“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等任务群,高中生在这些课程任务中,要“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发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要“提升思维品质”“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课程标准涵盖了知识积累、思维提升、文化思考等多层次能力的梯次提高,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借助名家经典评点的力量,发掘其文本细读上的示范作用和阅读方法论启示,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自古以来,“水泊梁山”便是一个代表着英勇、智慧和正义的名字,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一百零八位好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江湖义气,其中尤以豹子头林冲最为出色。而在这群英荟萃之中,金圣叹作为一位卓越的小说评论家,他对于《水浒传》中的人物描绘及故事走向有着独到且深刻的见解。在金圣叹的眼里,《水浒传》之所以能成为一部旷世杰作,除了作者施耐庵精妙绝伦的文字功底外,更重要的是它将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塑造得淋漓尽致。这其中,林冲作为一个典型的悲剧英雄形象,其命运起落之大、性格转变之剧烈令人扼腕叹息。说起林冲,不得不提那场脍炙人口的大雪夜斗杀事件——“风雪山神庙”。此章节堪称全书高潮之一,也是金圣叹极为推崇的一段描写。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被逼入绝境后的愤怒与绝望,并最终走上了复仇之路。金圣叹对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作出了高度赞赏:“天地为之泣,鬼神为之号”,寥寥几笔勾勒出一片凄凉景象,渲染气氛至极。这种手法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漫天飞舞的大雪之中,感受到了主人公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危机感。自然景观在这里成为了烘托人物情感世界的重要工具,从而使这个场景更加生动鲜明地镌刻在人们心中。

金圣叹评价《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耐庵此篇独能于一幅之中,寒热间作,写雪便其寒彻骨,写火便其热照面。”这句话其实既揭示出这一回的主要结构,又阐发出作为一位专业读者的读书体验。因此,抓住“雪”和“火”两个意象来分析这一回的文本是重要的切入点。

一、火——祸:假火与真火;自然之火与胸中之火

到那客厅,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金批:星星之火

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金批:意在点逗“火盆”二字,却用锅子、碗、碟陪出了。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金批:“火”字渐写得大了。题写火烧草料场,读者读至老军向火,犹不以为意也,及读至此处生些焰火,未有不动心,以为必是因此失火者,而孰知作者却是故意于前边布此疑影,却又随手即用火盆盖了一句结之,今后火全不关此,绝妙之文也。

向了一回火。金批:“火”字奕奕将火炭盖了。

金批:写出精细,见非失火,前许多“火”字,都是假火,此句一齐抹倒,后重放出真正“火”字来。

以上是原文以及金圣叹评点中关于“火”的内容。文中接连写到“火盆”“火炭”“火种”,连续而来的“火”字,但都完全灭了,连一点火星都没有。说明草料场里将要烧起的大火,绝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纵火。火渐写渐大,作者故意布下一串疑影,使人担心烧掉草料场的火,可能是由火盆里引起的。但接着写林冲为了御寒要去买酒,就随手“将火炭盖了”。一路写火而来,到这里轻轻一盖,火在人们面前溘然消逝了。等到林冲买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林冲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而是担心“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金圣叹在评点中明确地区分了“假火”和“真火”。前半篇所写的“火”都只是“假火”,是读者的一种阅读期待,以为这火是林冲不小心引燃的。至此,读者的阅读期待受挫,“真火”方才呼之欲出。

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的烧着。金批:方是真正本题“火”字。

这里才是本文的“真火”,而金圣叹的评点很明显意识到这火不仅仅是烧草料场的自然之火,更是与内在情感相联系的“胸中之火”。

林冲走到面前叫道:“众位拜揖,小人是牢城营差使人,被雪打湿了衣裳,借此火烘一烘,望乞方便。”金批:有时被火烧,火则成冤;有时借火烘,火又成恩;火之为用,不亦奇乎。

这是本回后半段林冲投东而去,偶遇几位庄客时讨火取暖时的情节。这里很明显,金圣叹有意将火与“冤”“恩”等情感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火烧草料场的自然之火引申为林冲心中压抑日久的怒火。正当林冲惊疑而起要去救火时,听到了陆谦等三人在庙门外吐露了他们的全部阴谋,一股无名的怒火顿时从林冲心头熊熊燃起。此时此刻,自然界的天空中是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草料场中是大火漫天,烧着了的草料哔哔剥剥地响成一片。林冲的胸中,则怒火腾腾。他迎着北风,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三个泼贼。北风、飞雪、大火,有力地烘托了林冲胸中的愤怒。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增人威,汇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戏剧高潮。

一大篇文字之中,先是星星点点的小火,隐隐绰绰地由老军“向火”引起,中经草料场大火燃烧后,又忽明忽暗地以老庄客的“向火”了结,情节渐渐推进,矛盾步步激化,火逐渐演变为林冲即将面对的“祸”;与林冲性格渐渐发展,以至于升华突变,都自然而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伴随着情节的发展、矛盾的逐渐尖锐,金圣叹以一位富有经验和专业理论的指导者在评点中一步步地揭示“火”的内涵意蕴。

二、酒——救:救人与自救

在“雪”与“火”之间起到催化作用的介质还有“酒”。金圣叹在本回的评点中关于“酒”的只有一处:“第三段方写到酒。只此一段,何等段落。”这里需要注

意金圣叹评点的语气,一则疑写“酒”之晚,一则叹写“酒”之用心,隐约评论如此重要之“酒”为何此时才做出交代。当然,更多时候“酒”是以“葫芦”的形式来出现的。金圣叹评点中3次提到“葫芦”,2次提到“花枪挑葫芦”,“酒”不离“葫芦”,“葫芦”不离“花枪”,冷酒入喉壮英雄胆气,长枪在手展快意恩仇,可见“酒”在文中既是情节推动的因素之一,又是点燃怒火催动情感的导火索。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回馈报恩酒;陆虞侯密谋害林冲,千里寻仇酒;林教头接管草料场,驱寒避祸酒;林教头杀敌山神庙,快意恩仇酒。在“酒”的推动下,林冲完成了由救人到自救的人生转变。林冲则在酒力的影响下,一反逆来顺受的常态,而显出英雄本色,奋起反抗,血刃仇人,毅然奔赴梁山。当然,不能说林冲性格上的质的飞跃是因酒而生,然而我们也不能说文中关于“酒”的描写是可有可无的闲笔。在这里,“酒”引发了林冲潜伏于内心的反抗因素,触发了林冲早已有之的雪恨情绪。有趣的是,林冲在杀了人之后,又“将葫芦冷酒都吃尽了”,确是“曲终收拨当心画”的一笔。林冲吃酒起兴杀人,又吃酒收场,“酒”在这里对完成林冲性格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林冲来到草料场,发现自己的住所已被他人占据时,他的内心瞬间产生了巨大的波动。这是一个转折点,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最后的安全保障和退路。此刻的林冲犹如困兽一般,背水一战的决心油然而生。对此,金圣叹点评道:“此处真是生死关头,无处容身矣。”短短一句话,揭示出此时林冲的困境以及其所承受的心理重压。随后,激烈的打斗场面更是牵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弦。金圣叹在此处并未过多赘述,而是选择性地捕捉几个关键时刻进行着重刻画,如陆谦的惊恐表情、富安的死状等,以此来凸显林冲内心的决绝与狠辣。同时,他还特别强调了这场斗争背后的悲哀与无奈:“可怜一夜北风紧,吹倒江南多少楼台。”这不仅表达了对亡者不幸遭遇的惋惜之情,更暗示了一个时代即将落幕的命运。通过金圣叹犀利独特的视角去解读《水浒传》,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这部古典名著深层次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对林冲这一角色及其代表的时代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正如金圣叹所言:“水浒一百单八人,皆非平庸之辈,各有来历本事;但遇合不同,遭际异趣耳。”也许正是这些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错综复杂的人...织在一起,才赋予了这部作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本文部分论文资料来源于,温永明《名家评点与古典小说阅读教学——以金圣叹评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公益用途,供广大教师备课,侵权联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